作者:徐贝贝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0.7%,其中,三季度大幅增长7.5%。经历了一季度回落6.5%,二季度止跌企稳至-0.2%后,是什么因素支撑三季度外贸增速实现全面反弹?
首先,中国率先在全球实现复工复产、恢复经济正常秩序,成为弥补全球供给缺口的重要力量,外贸运行具备持续向好的基础。当前,海外疫情仍在蔓延,我国出口在“替代效应”作用下展现出较强韧性,连续6个月正增长。尤其是前三季度防疫物资拉动出口增长2.2个百分点,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医疗器械、药品出口额增长36.5%。
其次,在全球产业链中,中国处于链接下游原材料国和上游消费国的重要枢纽环节,叠加我国拥有完备的工业制造业体系、完整产业链的优势地位,部分升级类出口产品需求旺盛。前三季度,我国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电脑、集成电路、消费类电子商品出口大幅增长。与此同时,我国进出口国际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得到巩固。
再次,多项指标显示国内企业活跃度上升,需求回升提振进口。连月来,我国投资、消费保持回暖势头,工业生产继续恢复,制造业PMI连续7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以上,均表明企业采购意愿正常,市场需求回升,这是短期内进口增加的主要动力。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表现持续向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可谓“一枝独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0月13日公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中,将2020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上调0.9个百分点至1.9%,中国仍是预计唯一能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外贸出口高于预期则是此次上调的重要原因。
当前,世界经济贸易正处于衰退过程,据IMF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4%,我国外贸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能够保持正增长实属不易,但要延续高增长态势也存在难度。伴随着其他国家产能修复加快,出口的“替代效应”预计将出现衰减。全球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对稳外贸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要加快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助力外贸持续增长。
打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意味着对内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对外提升开放水平,打造国际竞争优势,实现两个市场互相促进、良性循环。在新发展格局视角下,稳外贸要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一方面,要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提升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同时充分激发国内市场主体活力,发展壮大外贸发展新动能;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进一步深化完善中国与全球合作。
需要明确的是,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非抛弃国际市场,扩内需和稳外贸也并非非此即彼。中国经济发展正在从以往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更多依靠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转变,但外贸仍然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大量产业、就业和税收。在海外市场受阻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出口转内销”取得了稳外贸和扩内需的双重效果。由此可见,两者其实都是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联通国内国际市场的重要一环,可以相互促进,助力我国外贸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