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即将召开。贸易平衡是非洲国家普遍关心的话题。
中非贸易始于上世纪50年代,自1978年以来,中非贸易大致经历了初步发展阶段、逐渐提升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波动与恢复阶段。2017年,中非贸易结算额开始呈现回升趋势,目前处于恢复性增长的过程中。
中非贸易的主要特点
一是贸易平衡关系因时因地差异显著。从时间上看,中非之间的贸易平衡关系大体经历了基本平衡阶段、大额逆差阶段、大额顺差三个阶段。此外,非洲国家众多,中国对不同国家的贸易差额变化较大。
二是贸易国别分布不均衡。2000年以来,中国在非洲的前十大贸易伙伴贸易额约占中非贸易额的70%,最大的两个贸易伙伴南非和安哥拉约占40%,而超过六成的国家与中国贸易额较小。从对非出口情况看,2017年,前十大出口目的国分别为南非、尼日利亚、埃及、阿尔及利亚等,占中国对非出口总额的67.9%。从进口看,国别集中更加明显,2017年,前十大来源地占中国从非进口的84.4%,前两名南非和安哥拉合计占比更是高达59.4%。
三是贸易商品主要为初级产品。2010年以来,中国对非出口产品类型以一般工业制成品为主,出口最多的前十种商品包括纺织纱线及相关产品、服装及服饰配件、电器机械、仪器和用具、通讯及声音录制设备、车辆等,占全部对非年度出口额的60%左右。
中国从非洲进口主要为能源资源和农产品。按成交金额统计,2016年,前十类进口商品包括原油、非货币黄金、珍珠和宝石、木制品等,合计占比87%。其中,原油进口占比高达37.9%。
中非贸易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中非经济具有显著互补性,两者间贸易仍然有较大发展空间。2009年,中国首次成为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国,中非贸易占非洲对外贸易的比重达到11.3%,此后连续8年保持第一,最高年份达到18.92%。但是,中非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的比重较小,2017年仅为4.1%。非洲最大的五个经济体中,除南非外,尼日利亚、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四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占其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均低于15%。
要扩大中非贸易,需要重视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周期波动影响。2014年以来,随着石油价格大幅下跌,中国从非洲进口商品的结算金额连续3年大幅下降,因为中国对非出口主要是一般工业制成品,结算价格受油价波动影响较小,造成中国对非贸易顺差。由于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原油价格反弹趋势较弱,如无意外,预计未来几年,中国从非进口结算额难有大幅增加,中国在中非贸易中或仍继续保持顺差,这种情况已经引起部分非洲国家的关注。如何改变当前状况,筑牢长期互利合作的基础,是今后中非贸易需要解决的问题。
推进中非贸易的政策建议
从长期的角度看,中国应和非洲各国共同努力,持续改善当地营商的软硬件环境,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使非洲国家能够生产出更多在中国市场乃至国际市场上有需求、有竞争力的商品,夯实双方开展贸易往来的产业基础。具体讲:
其一,以金融手段助力中非贸易。应考虑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通过更为便捷有效的金融服务进一步扩大贸易规模。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媒介作用,为贸易双方建立联系、投资决策提供便利。同时,在相关金融机构和政府主管部门之间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共同研判中非贸易对融资服务的需求,研究创新金融产品,使金融能够更好地服务中非贸易实务。
其二,支持中国企业到非投资建厂。一是可以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促进非洲产业转型升级,增强非洲商品的对外出口能力;二是可以将纺织、服装、家电等产业向非洲转移,实现非洲本地化生产和销售。
其三,大力发展中非农业合作。非洲有大量土地可用于耕作,大力发展中非农业合作可使双方获益巨大。但是,非洲国家普遍缺乏相应的农业种植和管理技术,为此,可积极鼓励中方企业在非洲投资建立规模化的农场,或鼓励中方企业与当地农户和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其四,努力改善营商环境。对中国企业来说,无论是开展农业合作还是投资建厂,都需要一个相对良好的营商环境。为此,驻外使馆、行业协会等机构要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帮助企业规避营商风险,维护中方企业的合法利益。同时,对中国企业在非洲的经营活动要建立有效的约束和管理机制,既要避免中方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也要杜绝中方企业在经营中的某些非理性行为。 (作者单位:中国进出口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