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的政策制定者,需要有高超的“接球技艺”。起初中国需要应对结构性经济放缓,同时还要承受改革的阵痛。而最近发生的事件,尤其是美国转向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去杠杆带来的严峻后果,令决策者的处境更加困难。
目前看来“接不住球”的可能性有所上升,但是中国政府仍然有实力和技巧来应对所有挑战。而要做到这一点,最需要的是灵活性和纪律性,最近这两方面的确有发力迹象。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风险不断加大,中国GDP继去年增长6.9%之后,今年增速仍可望达到6.5%的官方目标。
首当其冲的一个风险是中美贸易冲突不断升级。美国政府正在考虑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征收25%的关税,而不是原先计划的10%。此前,美国已对价值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了25%的关税。白宫每一次的新措施—无论是实际行动还是威胁—都引发了北京方面的对等报复。
目前几乎没有迹象表明短期内中美贸易紧张局势会缓和,双方似乎都在准备迎接一场旷日持久的交锋。贸易冲突发生的时机对中国来说相当糟糕,第二季度数据显示,一直驱动国内经济增长的投资出现大幅下滑,境内债券市场的违约率也有所上升。
经济放缓可能是去杠杆导致的结果。尤其是,对影子银行的打击导致流动性枯竭,重要的融资渠道关闭。决策者因此做出一些调整,以缓冲去杠杆对经济的影响。最显著的变化是,政策立场在上半年偏紧缩后,下半年转向“积极宽松”。
具体而言,政府呼吁“有序”去杠杆。央行的流动性立场转变为“合理充裕”,其货币政策措辞已从“审慎中性”调整为“稳健”。这些微妙变化意味着央行可能会采取更多宽松措施,比如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50至250个基点,以及加大中期借贷便利(MLF)的注入力度等。
中国政府还寻求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改善经济状况。例如,考虑到今年上半年的发行规模(约4000亿元人民币)低于年度发行额度(1.35万亿元人民币),地方政府将加快发行专项债券,以支持在建的基础设施项目。更多减税措施也有望出台。
此外,为了改善信贷条件,政府将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该基金的目标是,每年支持15万家小微企业,提供1400亿元人民币贷款。政府还鼓励银行通过各种措施增加贷款投放,包括扩大中期借贷便利担保品范围、放宽对银行的宏观审慎评估要求以及下调债转股股权的风险权重等。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经济应该能抵挡得住内外部压力,继续保持稳健的增长步伐。因此,尽管还会出现新的挑战,但是在一段时期内中国仍能见招拆招,从容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