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国际经济形势跟踪研究”课题组在第十五期“国经论坛”系列研讨会上发布了《外贸仍是世界经济增长引擎吗?——当前全球国际货物贸易形势与前景》的报告。
报告从全球贸易发展形势、外贸经济数据、影响全球贸易的因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对中国外贸未来前景提出具体应对措施:
第一,全球贸易复苏势头有所加快,从WTO统计的全球70个主要经济体短期进出口金额数据来看,今年1月至9月,全球主要经济体出口总额为11.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9.2%,进口12.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0.2%,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明显;第二,跨境电商成为贸易增长新动能,万国邮政联盟(UPU)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6年,全球国际小型包裹量增长1倍以上,预计到2020年,跨境电商市场规模会达到9940亿美元,将会有超过一半的消费者参与跨境电商活动;第三,外贸间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外贸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反映在多个层面,将加快科技创新、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同时也会提供更多多样化和低价的产品;第四,制造业复苏提振贸易增长。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近期发布的二季度全球制造业报告显示,随着全球经济稳步复苏以及拉丁美洲经济体经济形势好转,今年全球制造业预计将增长3.2%,创过去6年最高。
该报告同时指出,为了应对未来全球贸易的挑战,中国应从四个方面采取措施:第一,继续优化国内营商环境,夯实产业基础。中国仍需正确认识到制造业以及外贸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撑地位,防止盲目转向“重服务、轻制造”的结构误区;第二,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增强内生动力。对外贸易政策应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第三,加快“一带一路”建设,优化贸易格局,加快国内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步伐,推动东、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协同发展;第四,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勇担大国责任,利用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日益提升的大国地位,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从体制机制方面来看,WTO中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关税已经降得比较低了,再想通过WTO主渠道来带动贸易,效果不可能很好。我认为,数字化贸易和跨境电商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方向。阿里研究院预测,到2046年,80%的国际贸易将由中小企业和个人完成,跨境电商就会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形态。”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副主任杨长湧在展望未来全球贸易时表示,除了跨境电商,服务贸易也可能是未来外贸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各国货物贸易关税比较低的现状,服务贸易的提升空间还很大,“尤其是服务贸易的特点决定了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互补性更强”。
尽管全球贸易复苏的势头有所好转,但是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看来,外贸前景良好,但有以下几点需要引起注意:“第一,逆全球化和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对全球贸易的冲击依然很大;第二,欧美再工业化战略,以及欧美贸易和产业价值链本地化的趋势,也造成了中间贸易需求下降;第三,人工智能、机器人、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改变国际分工体系呈现出分散化、个性化、碎片化的趋势;第四,由于发达经济体贸易弹性强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前者贸易份额逐步下降会加剧贸易增速下降;第五,发达经济体投资份额下降也会加剧贸易增速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