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财政部网站消息,9月,地方债发行7205亿元,其中,新增债券5546亿元,再融资债券1659亿元。截至9月底,地方债累计发行56789亿元,其中,新增债券43045亿元,再融资债券13744亿元。新增债券完成全年发行计划(47300亿元)的91%,其中,一般债券发行9393亿元,完成全年计划(9800亿元)的95.8%;专项债券发行33652亿元,完成全年计划(37500亿元)的89.7%,完成已下达额度(35500亿元)的95%。
发行主要特点
一是发行规模大幅增加,发行节奏更加优化。前三季度地方债发行量达56789亿元,同比增加14967亿元,增长35.8%,其中新增专项债券同比增加12355亿元,增长58%。为实现早发行早使用,今年元旦后立即启动发行,比2019年提前20天。而且,财政部在落实加快地方债发行有关要求的基础上,合理统筹国债、地方债发行管理,指导地方合理制定发行计划,优化发债节奏,避免了地方政府债券集中发行给市场造成较大压力。
二是发行期限有所延长,发行利率明显降低。前三季度地方债平均发行期限15年,同比增加5年,债券期限与项目期限更加匹配,更好满足了交通、水利等长期限项目的融资需要。前三季度地方债平均发行利率3.38%,同比下降8个基点,有效降低了地方政府融资成本。
三是资金投向重点领域,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坚持专项债券用于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重点支持国务院确定的交通基础设施等七大重点领域和“两新一重”、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公共卫生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允许新增专项债券用于重大项目资本金的比例由20%提高至25%,有利于更好撬动社会资本,发挥专项债券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的积极作用。
四是二级市场交易量有所增加,流动性进一步改善。前三季度,地方债现券交易量达12万亿元,同比增加4.4万亿元;换手率(现券交易量/托管总量)0.47倍,同比增加0.11倍;质押式回购规模16.9万亿元,同比增加2.3万亿元。
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主动代理地方发债操作。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绝大多数省份无法安排人员出差进行发债现场操作,面临债券不能按时发行、财政筹资不能到位的难题。为保障地方债顺利发行,同时减少人员流动、避免交叉感染,财政部主动代理地方发债操作。1-9月,财政部共代理除北京、上海、深圳外34个地区发行现场操作133次,涉及债券646只22525亿元,有效解决了疫情期间地方无法发债的困难,保障了地方发债进度,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二是指导地方重启商业银行柜台发行。8月,财政部积极指导广东、浙江通过商业银行柜台发行地方债23.3亿元,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首次柜台发行。个人投资者认购积极踊跃,进一步拓宽了地方债发行渠道,丰富了投资者群体。财政部指导地方财政部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柜台发行工作,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发行平稳有序,效果良好。
三是强化地方债信息披露。为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促进市场化融资约束机制,更好促进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防范专项债券风险,财政部指导各地详细披露专项债券项目信息,通过模板形式将投资者关心的项目核心信息提炼出来,方便投资者获取,得到投资者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