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8年上半年主要经济数据。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4189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8%,二季度增长6.7%,连续12个季度保持在6.7%-6.9%的区间。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087亿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69299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227576亿元,增长7.6%。
在国家统计局发布上半年经济数据之际,中国新闻社与国际金融论坛联合举办了国是论坛“十问中国经济——2018年中经济形势分析会”,并邀请政府官员、经济学家、知名企业家进行了同步解读。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指出,中国经济到了与高质量发展对表的关键时刻。在他看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韧性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谓韧性就是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我们的经济运行都保持着异常地平稳。
“上半年的数据进一步显示,我们已经连续12个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在6.7%到6.9%之间,这样一个0.2个百分点狭窄的区间维持12个季度,这是历史从来没有发生过的。它不仅表现在增长的平稳,还表现在物价的平稳。CPI差不多连续6到7年时间在2%左右波动。PPI改变了过去连续54个月下跌,最近两三个月环比出现了上升,PPI的温和上升意味着工业品市场需求的平稳,所以这都是比较好的条件。”潘建成说。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指出,上半年我国外贸整体走势延续了今年以来,甚至是去年以来的总体态势。整个外贸的出口保持正增长,虽然增长的速度有所回落,但一般贸易的占比继续提高,达到了59%。三大贸易伙伴欧美和东盟的出口增长都是正的,进出口增长对欧、对美都在5%以上,分别为5.3%和5.2%,对第三大贸易伙伴东盟的进出口增长达到11%,对中东欧来说,进出口增长速度更快,这体现出“一带一路”倡议引领对外贸出口的积极作用。
总的来看,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延续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支撑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积累增多,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主要发展目标打下良好基础。
但也要看到,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多,国内结构调整正处于攻关期。那么,下半年中国经济的机遇在哪儿?风险是什么?应该怎么办?
在国是论坛“十问中国经济——2018年中经济形势分析会”上上,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指出,下半年我们一定要保持政策的定立,因为原有的去杠杆已经进入到了比较深入的程度,我们也制定了化解重大风险的三年行动方案,落实下去,不断推进,不要受到各种干扰,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国际金融论坛研究院副院长兼华盛顿中心主任、世界银行原高级经济学家王燕认为,针对“一带一路”的投资,目前国内有一哄而上的现象。要想实现理想的投资效果,一要对外投资的数据要进行整合,然后做到公开、透明;二是在选择项目的时候,一定要选那些发展中国家具有发展瓶颈的那些项目,这样才能够实现比较高的回报率;三是要把基础设施投资和建立工业园结合起来,这样吸引更多的中国企业到工业园去投资,与各个国家制造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才能够有比较好的回报,能够帮助国家转型升级;四是要注意防范债务风险;五是对于对外投资的企业要进行评估和排序,对他们有所监督和监管。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认为,下半年要发展,上半年有好多教训和不足是需要格外重视的。第一要抓主见。无论产业、行业,无论价格、货币,我们要有自己的主见。第二要调侧重,转换实体经济是根。因为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根基,只有抓了实体经济中国的经济改革开放才会有前途。第三要少说话,尽心干事。在自己的专业技能、产业功力和技术研发上去使劲,这样才能真正对国民经济发展有利。
赵萍指出,未来中国外贸抗压能力不断增强,未来增长还是可以期待的。第一,从全球的市场需求来看,世界经济存在不确定性,但是整体形势进入到了强增长阶段。第二,在新兴经济体出口市场快速成长的背景下,新兴经济体的增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我国对美的损失。第三,从贸易结构的产品来看,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对于促进外贸结构优化是非常有利的。
如何来化解中美贸易战?赵萍认为,第一,应该保持战略定立,坚持战略方向,对内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国内投资和消费的稳步增长,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和投资关键作用,特别是要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用实力说话。对外要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特别要以“一带一路”为重点,尽快形成陆海内部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新格局,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的整体实力。第二,把所有受害国联合起来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应该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以“一带一路”为重点,与主要贸易伙伴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就可以共同去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维护世界多边的贸易体制的权威。第三,促进贸易和投资的互动,成功地去跨越贸易壁垒。(陈惠英 张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