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至遵义铁路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的重要区域连接线,该路段将四川省、重庆市和贵州省涉及的黔中经济区、成渝经济区进行了有效的串联,同时也是贯穿乌蒙山贫困地区北部的一条重要的铁路大通道,项目的建设将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为此,遵义市与泸州市共同委托铁二院完成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2017年12月18日-21日,北京华协交通咨询有限公司在遵义组织召开了泸州至遵义铁路预可研评审会议,评审专家组一致通过项目预可研审查,认为项目按照高速铁路标准建设可行,项目选线方案合理,技术标准及投资估算科学。在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徐光华、廖朝林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尽快启动泸州至遵义铁路建设工作的建议》。针对泸州至遵义铁路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徐光华、廖朝林委员在提案中建议——。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泸州至遵义铁路起于泸州市,经赤水市、习水县、仁怀市,止于遵义市,接遵义站,路线正线全长241.043公里,其中,四川省境内54.125公里,贵州省境内186.918公里,预估算总投资351.11亿元,1.4566亿元/公里,静态投资328.15亿元,遵义境内总投资约272.26亿元。全线共设置站点7个,分别为泸州、泸州南、赤水、习水、仁怀、毛石、遵义(原遵义东站)。路线按照客运专线标准设计,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双线,正线线间距5米,最大坡度20‰,最小曲线半径7000。
徐光华、廖朝林委员指出,首先,建设泸州至遵义铁路是区域高铁路网的重要补充,是有效联通西部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的重要通道。区域内现有交通方式中,既有的内昆铁路、渝黔铁路由于承担四川地区南出货流,速度低,客运能力和客运服务水平均不能满足旅客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铁路运输的需要。既有四川至贵州间高速公路在运价、安全性、舒适性、时效性等方面,较同等运距的高速铁路有较大差距,难以满足区域内部客货流安全、快速、便捷的出行需求。本项目建设后,将成为联系京昆、西(兰)广、包海三大高速铁路主通道区域连接线,与区域内在建的成自宜、自泸和规划的渝黔高铁共同构成大区域通过四川南向通往北部湾、珠三角等地的快速客运通道,是完善西部地区快速铁路网,提升铁路网质量,解决西南地区内部及与华南地区通道运输能力长期紧张状况的重要举措,从而大幅度提高铁路运输服务水平,优化区域铁路网布局。同时,泸州至遵义客运专线还是成都连接黔中经济区的最便捷的通道,是成渝经济区和黔中经济区有效融合的重要通道,项目的建设可以实现成都、重庆和贵阳的多通道互通、多通道串联的目标,可以进一步增加区域融合,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其次,建设泸州至遵义铁路是促进成渝经济区和黔中经济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泸遵铁路项目地处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要区域,吸引区内四川泸州和贵州遵义地区,均属于西部山区和革命老区,沿线地区经济欠发达,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本项目的建设可大为改善沿线地区交通状况,不仅可实现将成渝—黔中两大核心经济区的直接相连,还将形成我国西南、西北至北部湾、珠三角地区的一条高速客运的便捷通道,可促使长江上游地区间内部交流更加通畅,进一步缩短四川及西北地区与贵州、广西、广东等地的时空距离,使长江上游地区连接华南的区位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对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城市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沿线革命老区扶贫脱困和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项目沿线旅游资源丰富,分布有世界遗产丹霞赤水,国酒文化体验带,鳛部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四渡赤水红色文化旅游区等众多风景名胜区。本项目建成后,有利于整合区域旅游资源,串联众多世界级旅游景区,形成川黔地区极具魅力的黄金旅游带,促进旅游业为引领的第三产业发展,有效的实现区域脱贫攻坚目标。
徐光华、廖朝林委员还认为,建设泸州至遵义铁路是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及治理的有利措施。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地质地形条件复杂,目前该区域内沿河流方向已建成高速通道1条、普通国道和普通通道1条,可基本满足沿线人民群众日常生产和生活所需,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区域出行需求的不断增大,当前的公路通道已越来越不适应发展需要,尤其是节假日等特殊节点,急需建设一条高速公路或高速铁路用以解决沿线发展需要。与高速公路相比,高速铁路具有用地省、对地表生态破坏少等特点,具有更大的客运能力,可以与现有的公路通道形成有效的衔接和有机的整合。在经济社会发展必需建设的基础上,实现影响最小化、效益最大化。
为此,徐光华、廖朝林委员建议,我省铁建办牵头主动对接四川省铁建办,共同争取国家发改委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支持,将项目作为“十三五”中期评估调整项目,按照客运专线铁路加快建设,争取项目在2018年内开工建设。确保遵义市更加紧密融入成渝经济圈,率先进军长江经济带,加快形成川黔渝发展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