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上空的轰鸣声,一架橘红色的直升机稳稳落在医院门前的停机坪上。
在这架直升机上,一位来自江山的病人,刚刚经历了一场生命的接力。
2017年12月31日,当大家都在准备迎接2018到来之时,这架直升机从邵逸夫医院出发,从江山市人民医院转运回来一名严重颅脑损伤的病人,在这新的一年,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250公里的路程仅用1个多小时 重症病人得及时转运
家住浙江江山市58岁的毛先生因意外摔伤头部,被紧急送往江山市人民医院。经诊断为重型颅脑损伤、脑挫裂伤、颅骨骨折。经过初步治疗后,又发现肺部感染,反复高烧至39度,情况十分危急,患者家属申请转院。
12月30日和31日两天,患者体温较为平稳,院方在进行条件评估后,同意将患者转至位于杭州的邵逸夫医院进行治疗。
“病人在江山当地的手术比较及时,也比较成功,但因其有肺部感染,体内又形成了耐药细菌,为控制感染,故需送往邵逸夫医院,在抗生素的使用和气道管理等方面得到进一步规范。”邵逸夫医院危重医学科医生黄小银是本次医疗直升机救援的随机医生,他参与了毛先生的转院全过程。
从江山市人民医院到杭州的邵逸夫医院,地面120救护车需经过长深高速、杭新景高速、沪昆高速。在不堵车的情况下大约需要3小时45分钟。而此时正值元旦假期期间,高速公路是否会拥堵?没人能给出准确答案。
面对长达250公里、4个小时的路程以及未知的拥堵路况,多方因素综合考虑之下,最终江山市人民医院决定为毛先生实行转院。
13:33邵逸夫基地B-70KJ直升机搭载着邵逸夫医院两名随机医护人员起飞;
14:53直升机落地江山市人民医院,随机医护与江山医院医护合力将患者运上直升机;
15:30金汇救援直升机从江山人民医院起飞,返回杭州邵逸夫医院;
16:44搭载着患者的直升机平稳降落在杭州邵逸夫下沙院区的停机坪上。患者立刻通过绿色通道被送入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
为让病患更快到达邵逸夫医院得到更好的治疗,此次从江山市人民医院到邵逸夫医院,直升机转运的返程仅用了1小时14分。
黄小银告诉记者,患者在送入邵逸夫医院抢救室后,即对其进行了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维护,并进行了吸痰处理。“医院会延续患者之前在江山市人民医院的治疗,经过多科室会诊后,在24小时内,再对其治疗方案做适当调整。”
从演练到实战 熟练完成医疗直升机救援
由于病人特殊的病情,在将其从江山市人民医院搬至直升机上时,还出现了一段小小波折。
“搬运途中,患者的氧饱和度一下子掉到了80%,一般情况下,这项指标都需要达到90%以上的。”第一次参与医疗直升机救援的黄小银当时也捏了一把汗。
他说,病人上机后,他们马上为其接上了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并进行了反复吸痰处理,并调整了呼吸机参数,将原本45%的氧浓度调整至60%至65%。在一系列的操作之后,病人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氧饱和度上升到90%至98%之间。
“病人是重型颅脑损伤,还有重症肺炎,直升机救援时,机上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的使用就尤为重要。”黄小银说,在这之前已接受过两次演练培训。转运病人的前一天,他和随机的护士又接受了一次针对性的培训,从而在机器的使用等方面能够更加熟练。
江山市人民医院是邵逸夫医院“双下沉”的挂靠医院,其实在患者转院之前,江山市人民医院就已向邵逸夫医院传达了病人的信息,邵逸夫医院对资料进行了汇总。黄小银作为随直升机救援的医生,在12月30日当天,就对患者的病史等一系列情况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
“此次直升机转院,带给我体会最深的,是在上机之前做好充分准备,对病人情况了然于胸,对各项机器能准确熟练操作,才能实现最快速有效的救援。”黄小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