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会议决定,设立支持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以稳步有序、精准直达方式,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的发展,并撬动更多社会资金促进碳减排。全国碳市场上线在即,备受各方关注。更值得注意的是,本月将择时启动发电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下一步还将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以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记者从有关业内人士处获悉,中国将碳排放权作为商品进行交易,已经探索了近10年的时间,相继设立了7个试点省市开展碳排放交易。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首个以发电行业为切入点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实施方案,确立了发电行业率先参与碳交易的基础。相对于钢铁、水泥、电解铝、有色等其他行业,电力行业产品单一,管理相对规范,排放数据容易获取,且排放量大,因此更容易开展交易。
在碳中和目标约束下,碳减排的主要措施就是要不断优化能耗结构,以低排放能源替代高排放能源。随着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行业电气化程度的逐步提高,能源系统逐渐以电力为主,电力行业在节能减排上会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
国际能源署发布的《中国碳市场在电力行业低碳转型中的作用》报告显示,中国碳市场在初期将覆盖发电行业燃煤和燃气机组,从而覆盖中国40%以上的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由此可见,电力行业之所以被首批纳入全国碳市场,直接原因就是该行业碳排放量巨大,且煤电占我国发电量比重仍在60%以上。
协调好电力市场和碳交易市场的融合发展,将是碳中和的主要任务。因为碳交易成本需要电价改革来提供出口消化,为应对碳市场带给电力行业的冲击,需要进一步进行电力市场和电价的改革。
记者了解到,此次开展碳交易对小型燃煤机组的影响相对较大,碳交易成本增加或将倒逼中小煤电机组加快淘汰。而大型发电企业早已布局节能减排工作,不断提高清洁能源占比,未来因为纳入碳交易受到的影响或有限,甚至可能因为清洁能源占比高有多余的碳排放指标。
中国国内的五大发电集团中,国家电力投资集团率先明确力争2023年在国内实现碳达峰,到2025年清洁能源装机比例达到60%。华电集团、大唐集团和华能集团均明确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要达到50%及以上。装机量最大、煤电机组占比最高的国家能源集团也提出了加大光伏装机规模的目标。
除了电力行业,“十四五”期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纳入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等高耗能行业,这些行业内的企业将成为碳配额交易的主要市场主体。不过,对于这些高耗能企业,虽然碳交易带来碳成本,但也可能是企业提高效率和企业竞争力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