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8日,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在拉萨举行就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农业农村工作发展成就及“十四五”开局起步情况新闻发布会。
70年来,西藏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农牧业发展取得质的飞跃,农牧区面貌得到极大改善,农牧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西藏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产量于2015年突破百万吨大关,连续6年稳定在100万吨以上,2020年达到103万吨,比1951年增长了5.72倍,其中青稞产量达到79.5万吨,是1978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3.24倍;蔬菜产量84.34万吨,是1985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14倍;肉奶产量76.96万吨,是1978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5.48倍,肉奶人均占有量大幅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西藏农牧业在发展青稞产业、草产业、牦牛产业、奶业、藏猪产业、藏羊产业等特色产业得到蓬勃发展。其中,2020年青稞种植面积208.18万亩。全区青稞加工企业52家,产品产量13.12万吨,研发了青稞啤酒、饼干、醋、麦片等系列产品,享誉区内外,市场前景广阔;2020年全区人工种草保留面积157万亩,草产品加工企业和基地年加工能力达10万吨以上;2020年全区牦牛存栏522万头,牦牛肉产量22.78万吨;2020年全区优质奶牛存栏21.87万头,奶产量49.17万吨。全区乳制品加工企业22家,产品产量23264吨,主要有高原特色牦牛乳、有机乳、风味酸乳等30余种产品;2020年全区藏猪存栏45.25万头,肉产量1.19万吨。
西藏农牧业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2020年,全区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9%。青稞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畜禽良种化率达到35.9%,其中牲畜良种化率30%、鸡良种化率83%,青稞单产水平、牲畜平均单体产量均达到历史最高点。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220万亩。大力发展设施农业,2020年设施蔬菜面积达到5.77万亩,品种超过120种。
西藏农牧区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实施退牧还草工程、人工草地建设等项目,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草原生态得到有效保护。2020年全区天然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47%,处于近些年来的最好水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74个县(区)全部达标。累计改造农村户用卫生厕所27万余座,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49.45%,创新性开展“四清两改”村庄清洁行动,90%以上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农牧民良好卫生生活习惯逐步养成。
西藏农牧区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顺利完成,颁证率达99.62%。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全面完成,曲水、巴宜等10县(区)顺利完成中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县试点任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已在全区范围内推开。“1+6”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有序推进。曲水、乃东正在稳慎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西藏农牧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和突发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598元,同比增长12.7%,已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连续6年保持全国增速第一。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目前全区已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3055个,落实各类产业扶贫资金464.5亿元。通过产业扶贫直接带动23.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前一年实现脱贫,85%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受益,产业扶贫成果惠及广大农牧民,西藏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农牧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西藏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复苏、韧性强劲,主要指标呈现明显恢复性增长态势,实现了“开门红”。农牧业生产持续向好。据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全区第一产业增加值16.26亿元,同比增长1.8%;生猪产能显著恢复,牲畜存栏1700.42万头(只),猪牛羊肉产量1.33万吨,增长1.6%。农牧民增收实现“高开”。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5元,增速达到16.7%,同比提高7.2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延续了2020年农村居民收入良好的发展势头。(记者 多吉仁青 益西边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