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航运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今天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关键时点,中国航运业承担了新的使命和责任,面临着更为艰巨的改革任务。上海,也已“基本建成国际航运中心”,走上“全面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的新征程。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重大的战略决策
当前,中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航运业作为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一环,新发展格局将如何深远地对其产生影响?航运业又将如何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的作为?
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尤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全球经济发展震荡分化,前景堪忧。航运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的产业和服务型行业,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航运企业对经贸依赖性的特征更加明显。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航运业在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保障性服务的同时,自身也在快速发展,使得中国在短期内成为世界航运大国。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暴发导致航运业长期处于增长乏力的状态;2020年以来,席卷全球的疫情,更使国际航运市场出现大幅震荡。这种震荡和波幅,带给航运业的是相关运价、船价、油价的剧烈震荡,航运市场的主体出现了明显分化。
在疫情蔓延的背景下,航运市场格局处在关键变动期。抓住中国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交通强国”的机遇,凝聚发展共识、调整发展方向、集聚发展动能、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是航运业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的根本要求,是航运业由大变强的必然选择。
新发展格局给航运业发展带来四大机遇
长远来看,构建新发展格局是航运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重要机遇。这一机遇体现在四个“有利于”方面。
一是有利于推动政府部门改革管理模式,激发内外市场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减少企业负担。之前我在天津参加某活动时,有企业表示,企业最需要的不是政府给予经济补贴,政府能够促进企业提高工作效率便足以。在内循环改革的当下,政府部门管理模式的改革或许会有较大的推进。
二是有利于深化航运资源,按照内外市场的需求进行科学配置,加快优化资产结构,推进航运业的高质量发展。中国航运业目前的总体状况表现为:单家企业规模不算大,总量也不多,资源还需要科学配置(即整合)。
三是有利于航运企业深化内部改革,完善企业内部的运行机制,营造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化解市场风险,促进企业自我发展。
四是有利于航运企业深度融入市场,培育发展新动能和竞争新优势,形成国内外市场一体化的运行新格局,不断提升航运为经济服务的保障能力。
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航运业的六大发展方向
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中国天然禀赋的资源不是太多,但拥有市场这个未来最稀缺的资源。经济循环是保持市场活力的基本要素,一旦经济无法进行循环,就会陷入停滞、衰退,甚至步入大萧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的最大特征是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不断促进了航运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培育了完善的外贸服务系统。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对航运业来说需要重新定位发展方向和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六方面。
一是以政策为导向,发挥政治优势,突破不适应内循环的体制机制障碍,适时修订有关的法律法规,形成不同层级的政府服务标准,推动内循环经济在高起点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是以扩大内需为重点,形成国内经济循环一体化服务的系统集成,打破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壁垒,推动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最近,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一个行业性文件,史无前例。因为航运业之间的壁垒太多,协调很难,融在一起没有一定的温度、力度是不行的。
三是以服务网络化为基础,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形成优质高效、便捷顺畅、安全可靠的服务品牌。
四是以利益多元化为纽带,推进资产跨行业整合、重组,使航运业深度融入产业链,抱团竞争,形成责任、利益、命运共同体。近三年来运行得较为成功的“命运共同体”,就是班轮联盟,下一步,港航会不会再联盟?让我们拭目以待。
五是以运行信息为平台,适应内外市场的运输需求,调整基础设施和设备的升级改造,形成优势独特的核心竞争力,这对企业非常重要。码头,关键是老码头要改造成现代化的码头,包括集装箱码头,这对新的技术和业务、流程形成挑战。
六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引领,统筹调整发展格局。既要营造好内循环的市场,又要把握好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合理配置,不能顾此失彼,形成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良性互动、相互促进。
中国航运业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转型发展的目标是什么?应该是以交通强国建设为统领,立足国内,统筹国际,深化合作,保障有利,客户满意,国际前列。
航运业需要做好六方面工作
经济新循环,交通要先行。航运业在新发展格局中要实现新的作为,需要做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一是正确认识国际大循环将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建立科学的“大循环”“双循环”的新模式,加强国际大循环在“双循环”中的主导作用,在不放弃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情况下,充分激发内需市场的升级、活力。具体来讲,政府要用政策培育和引导市场,用法规和制度规范市场,用信息和技术服务市场,这是检验各级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关键点。作为企业来说,能否不断创新服务的产品,满足客户高品质的追求,再造生产流程,与客户形成利益共同体,这是检验企业发展的新能力。
二是依托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等发展战略的实施,着力构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结构优化、服务优质、管理科学的综合运输体系。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快“水公铁”综合物流的枢纽建设,主动推行多式联运业务标准和电子数据交换标准,降低综合物流成本,提高其他运输方式在航运中转的便利性,形成以航运为主,多种因素方式衔接,“连接东中西、贯通南北中”的航运综合服务网络,为新发展格局的形成提供可靠的运输保障,当好先行者。
三是坚持实施更大规模、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更多参与国际治理,提高航运标准和规则制定的话语权。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航运业需要主动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国际治理,提高中国在智能船舶、自动化码头等新技术、新标准、新规则上的话语权。未来国际航运业的霸主是谁?一定是在国际航运数字化标准和航运区块链上具有绝对话语权的企业。
四是推动航运智慧绿色发展,以科技创新挖掘发展新动能,以绿色集约发展保障可持续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科技创新是关键。航运业要加快既有设施的智能化,利用新技术赋能航运基础设施的高质量发展,来提高设施的综合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快航运运行状态的在线监测,推动船岸协调、自动化码头、智能船舶和堆场的发展,加快推进绿色低碳的发展,推动航运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尽早达峰,降低船舶、港口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促进航运和自然的和谐发展。航运业“碳达峰”不要搞大跃进,不要当先锋,慢慢来。
五是按照市场规律,加快以资产为纽带的企业重组改造。大国崛起靠什么引领?靠企业,大企业、强企业。总的来看,中国航运业除少数几家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外,基本上还是属于“散装化”的业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更加注重服务品质,必须进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资产重组,构建不同层级的企业集团和经营联合体,衍生产业链的结构,形成相互参股、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市场主体。
六是加强航运人才队伍建设,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的航运人才大军。未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加快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要积极保护海员群体切身利益,弘扬劳模和工匠精神;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和激励机制,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行业文化建设的好氛围。
(作者为国际海事组织海事亲善大使,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