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中国新闻网消息,京东云将AI布局深圳赤湾港。京东云作为京东科技旗下品牌,也将试水港口?作为一家互联网巨头,京东此时布局港口太晚了吗?在此之前,华为、腾讯、阿里等一线互联网大厂已经与各大港口集团在智慧港口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此时入局,晚了吗?欢迎留言与我们讨论。
我们先看一下京东云布局深圳赤湾港的新闻原稿:
京东云将AI注入深圳赤湾港,通过提供计算机视觉对港口内车辆作业环境的感知、驾驶员疲劳状态的检测等技术服务。自2019年11月至今,赤湾港实现了港内每天3750车的作业车辆零事故,提升港口车辆管理效率40%,助力港口产业数智化升级。
港口作为重要的货物转运枢纽,赤湾港内每天约有3750车的运输作业量,从事着散粮、钢材、集装箱的装卸与运输,其中仅港口自有的内拖车,就保持着7*24小时的不间断作业,单车运行每天达25次以上。对于司机而言,作业中存在高负荷、车辆运行区域大、疲劳驾驶、视野局限难监测等难题;对于运营管理者,日常车联网的数据分散不统一,为高效的调配造成了困扰,而这些已成为赤湾港首要的破局之困。
不仅如此,因为港口的人力作业密集、机械化设备多、设备复杂、与外界交互少等问题,使得在生产操作过程中无法避免存在各种安全隐患。整体来看,“运输”、“装卸”、“仓储”三个关键环节问题尤为突出,而对于 “装卸”,由于港口内的作业环节较多,如装卸、堆垛、拆垛等,任一操作主体如存在操作不当,就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仓储”,货物的种类众多体量大,存储的方式和要求也不尽相同,存在监控和安全隐患防控难等问题。
京东云联合合作伙伴将AI能力与港口产业中“运输”、“装卸”、“仓储”等实践经验相结合,基于部署在港口的边缘计算智能终端,采集海量数据,并利用人工智能对图像数据进行自动标注与识别,对风险进行预测,改变了传统物联网设备仅用于监测的短板,而将风险识别算法前置到终端设备,实现了监测与预测的结合,为作业风险防控、应急响应提供可靠、高效的智能决策支撑。
人工智能如何“驶入”深圳大港?以“水平”运输车辆的防御性安全智能驾驶为例,利用京东云的计算机视觉感知技术,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对作业车辆前方各种类型的车辆、行人、车道线、护栏、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牌等目标进行识别,对可能发生的车距过近、前向碰撞、行人碰撞、车道偏离等危险进行本地预警,避免交通事故发生,这也是下一阶段港口实现自动驾驶的基础条件;除此之外,在经过驾驶员授权的情况下,DMS(驾驶员监控系统)采用了传统识别+深度学习技术对驾驶员的面部变化进行分类判别,跟踪分析眼睑开合状态、嘴唇开合状态和头部位置,如识别打哈欠,长时间或者频繁闭眼、低头等,从而判断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状态或者分神、接打电话等状态,以及是否存在未系安全带的隐患,系统利用实时的图像自动标注算法,会以毫米级进行标记识别,当驾驶员存在安全隐患时,车内的机器人会迅速发出语音预警提醒,避免潜在的交通事故发生。
在港口的逐步数智化升级中,“运输”仅是其中一环,货物的“装卸”同样是港口常见的作业场景。门机,作为港口搬运各种集装箱、散杂货物的主要设备,起重量从几十吨到上千吨,一旦出现安全事务,后果无法想象。深圳赤湾港,利用计算机视觉、毫米波雷达等技术,对作业区可能发生的人或车辆“入侵”进行预警,避免大型集装箱在装卸、搬运过程中发生碰撞,造成人员的受伤和货物的损失。
对于“仓储”环节监控难度大的难题,拥有34座筒仓的深圳赤湾港,根据不同类型货物存储方式,运用与之匹配的物联网传感器,对筒仓内的温度、湿度、烟气、粉尘浓度、设备的电流电压等参数进行实时安全监测。当参数达到预设阀值时,系统将发出报警提醒,并采取应对措施,以达到预防的目的,确保筒仓安全运行,逐步实现对货物的“穿透式”的管理,确保货物安全看得见。仅从港口的运输作业升级来看,自2019年11月系统上线至今,深圳赤湾港内作业车辆事故和违章均降至为0,大幅度降低了安全隐患,效果明显,与此同时,港口车辆的运营管理工作效率也得到了40%的显著提升,并形成了车辆运营监管平台上值班人员/班长/上级领导的预警分级推送机制,以及每天3750车的部署车辆和作业司机的安全驾驶奖励机制。安全不仅是效率的前提,亦是效率提升的引擎。
海运承担着全球80%以上货物的贸易运输,港口是全球海运的交接点,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物流服务和商业功能。京东云携手合作伙伴,将AI能力注入大湾区的深圳赤湾港,助力传统产业数智化升级,实现了安全与效率的双提升,在港口复杂丰富的场景中,这仅仅是一小步。当吞吐量不再是衡量港口的关键,取而代之的是港口产业数智化覆盖的环节有多少,效率的提升有多高,安全的可持续周期有多长,港口产业数智化的破局之道也就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