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海码头,一个个集装箱整齐堆放着,海关人员正繁忙地进行查验工作。据江门海关统计,2020年江门市外贸进出口值为1428.9亿元,比2019年增长0.2%,达到外贸发展年度目标,良好增势延续到了今年。今年1—2月,我市外贸迎“开门红”,进出口金额为242.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9.1%。
外贸数据持续增长的背后,离不开江门口岸建设和通关便利化水平的稳步提升。万吨级以上泊位增加至6个,大力扩大推广“提前申报”“两步申报”和“两段准入”“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等便利通关模式,优化作业流程,极大地节约了口岸通关时间成本等,为江门市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不可忽略的是,港口现代服务功能较弱,总体发展水平有待提升;受港口天然深水条件、用海政策、环境保护政策日趋收紧等的制约,大型深水港区起步建设难度大等问题依旧困扰着江门口岸乃至外贸的发展。困难和短板如何解决?“十四五”时期将如何加强口岸建设,助力打造江海门户?对此,记者走访了相关部门、企业和专家。
A
现状
口岸设施改善通关效率提升
口岸是城市对外开放的门户,是经贸合作的重要桥梁,口岸的发展必然对企业进出口贸易产生重大影响。
对于外贸公司而言,时间就是金钱,集装箱在码头耽误一天就会造成经济损失,因此通关效率的高低影响着企业成本。去年,江门海关进一步提升通关效率、压缩整体通关时间以及推动地方口岸部门“单一窗口”应用水平的提高,在软件设施方面对江门口岸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广东华艺卫浴实业有限公司报关主管梁潮东对近年来江门通关效率的不断提升、通关时间的逐渐缩减给予点赞:“从发送报关资料、申报到放行,只需要不到一个小时就能够完成通关。”去年,广东华艺卫浴实业有限公司生产总值15亿元,其中外贸占比超80%,产品主要出口美国、加拿大、东南亚、欧洲等地。
金羚集团副总经理梁盛民也表示,目前企业能够在码头享受到免重柜堆存14天的福利。这项福利,能让收货人有足够的时间来清关提货,避免因清关时间较长或来不及提货而产生的额外费用。而这,也让产品出口到海外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金羚集团节省了一大笔费用。
除了软件设施不断优化,硬件建设也在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江门港万吨级以上泊位增加至6个,比“十二五”时期增加了一倍。那扶河及镇海湾出海航道工程建成,崖门出海航道二期工程启动建设,新会港口岸天马港区二期对外开放,银洲湖水路运输成本优势凸显,为打造粤西、粤北货运集散港提供了支撑。
特别是去年江门港高新区公共码头竣工落成,进一步推动了江门“智慧口岸”的建设。
江门港高新区公共码头是广东省、江门市重点工程项目,项目首期工程(6个3000吨级多用途泊位)占地面积40多万平方米、岸线732米、年吞吐量120万标准箱,可使全市外贸船运吞吐量增长一倍,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内河智慧港口。目前,投资约12亿元的首期项目基础设施和查验监管配套设施建设已完成,年集装箱运载吞吐能力将达到120万标准箱,可使全市外贸船运吞吐量增长一倍。
如今,江门港高新区公共码头已具备开港运营条件,将成为珠西规模最大、华南地区最大的外贸内河智慧港口,成为大湾区国际化物流运输大网络的重要支点和大湾区西翼物流枢纽平台,形成北广州、东深圳、西江门“三足鼎立”的综合交通枢纽格局,对于扩展产业发展空间、降低企业运输成本,缓解交通压力,促进港口与城市协调发展都有着重大的作用。
谈及江门港高新区公共码头,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出口本部负责人刘勇不吝赞美之词:“江门港高新区公共码头的规划很不错,软硬件一流,港口面积大、功能齐全,投入使用后将为企业出口提供更大的便利。”作为以生产摩托车及其零部件为主的大型中外合资企业,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豪爵”和“铃木”系列摩托车不仅畅销国内,更出口7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该公司全年出口摩托车超62万辆,出口金额达3.44亿美元。今年1—2月,该公司出口摩托车共97748辆,同比增长74%,出口金额0.58亿美元,同比增长97%。
B
不足
整体布局零散硬件设施空缺
虽然近年来江门口岸在通关效率方面取得不错成绩,但不得不承认,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江门口岸建设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坦言,由于江门口岸初期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导致目前口岸整体布局零散,当前虽拥有5个一类口岸、10个二类口岸,却不能够充分发挥口岸功能,以致浪费口岸设施资源。如今,江门港口真正发挥作用的只有新会港、外海码头和高沙码头这三个具有上百万吨吞吐能力的主力港,且目前均已饱和。
梁潮东也提及口岸拥挤的情况:“我们公司主要在外海码头和高沙码头提货柜,但是根据反馈常常遇到需要排队的情况,提柜的时间也比较长,经常要排队1小时左右。”
三大主力港之所以拥挤不堪,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可使用口岸较少,另一方面则是硬件设施空缺,尤其是深水码头的缺失。
“近年来,江门内河港建设虽然有所提升,但是海港的港口建设上还是比较滞后。”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蔡勇一语点破江门口岸发展限制的关键因素,在珠江口以西沿海的珠海、阳江、茂名、湛江以至北海的海港链中,唯独江门欠缺可供远洋班轮挂港联运的喂给港。
据市交通运输局介绍,由于受珠江口下泄泥沙的影响,海域含沙量较高,泥沙运动较为活跃,虽然江门拥有绵长的岸线,但水深条件却不够理想,同时,外海波浪较大、交通不便、国家用海政策、环境保护政策日趋收紧等,也为深水港口开发增加了不少难度。
深水码头的缺失成为江门口岸建设的痛点,这一痛点导致企业走远洋航运必须要到深圳盐田、广州南沙等港口进行小船接驳国际集装箱邮轮。对此,蔡勇表示,这样的中转方式将增加30%左右的运费。
此外,集装箱不足、道路配套设施缺乏、通关时间过早等问题,也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企业物流成本的提高。
去年,由于疫情影响,海运集装箱周转困难曾导致“一柜难求”,江门集装箱空缺问题也被摆上了台面。由于空货柜缺少,不少企业不得不从广州南沙、深圳盐田等港口获取空箱装货,极大地增加了物流成本。
货车限时限流通行等措施也导致企业在安排生产与货柜装运方面的不便。“目前,货柜要下午5点前到达码头,才能进行当天申报关,道路限行、拥堵等情况常常导致很多时候不能按时到达。”梁盛民说。
除了道路物流限制外,目前口岸物流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比较低,仅即将对外开放的高新区公共码头拥有智能化通关系统,而江门市其他口岸则缺乏类似物流信息系统。
为了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口岸建设是江门未来打造滨海城市的重要战略抓手,港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港口依托。
C
优化
三举措化解难题逐步完善配套
任何软件设施的建设都离不开硬件设施作为基础,江门口岸难题的逐个击破同样离不开万吨级码头的基础建设,而深水码头的缺失该如何应对?对此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等部门交出了属于江门的答卷,其中“建、挖、改”三举措是关键所在。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江门已形成以高沙码头、外海码头为主的西江河畔口岸集群,以新会港天马货运港区为主的银洲湖口岸集群两大口岸物流集散中心,以及台山公益港、开平三埠港、鹤山港3个年货运量超60万吨的“一城一港”重点物流口岸。
同时,江门正规划建设万吨级的海洋深水港码头,优先考虑在自然条件较好乌猪洲建设20—30万吨级码头;在广海湾及上川岛大湾海建设5—10万吨级深水码头,为我市下一阶段海洋经济发展铺路。
此外,随着崖门航道疏浚工程的建设,崖门出海航道将成为万吨级港口,对接建设中的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实现大湾区经济发展向粤西和沿海地区辐射联动发展。
近期,市商务局将重点推动国华台电专用码头(5万吨级泊位)改造升级为公用型货运码头,打造川岛山咀码头港澳游艇自由行项目,发挥临港经济在江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新引擎作用。
“为充分发挥我市沿海深水良港和内河港口资源优势,明确下一阶段江门市港口发展方向和重点,优化港口功能布局、港口岸线利用和港口总体布置规划,更好地发挥港口对我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按照市政府的工作安排,市交通运输局于2019年7月开展《江门港总体规划修编(2020—2035年)》,估计最快到2022年底江门港总体规划修编就能取得省人民政府批复。本次江门港总体规划修编以‘促广海、强新会、优内河’为目标,将重点规划发展广海湾港区、新会港区以及内河的主城、鹤山港区等。”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
万吨级码头的建设可以解决大船进港的“走进来”难题,物流配套设施的逐渐完善则能够推动企业货运“走得好”。
2019年3月,开平市三埠港口岸经营公司与广铁集团佛山货运中心成功签约水铁联运合作协议,同年4月举行铁水联运新模式三埠港首航仪式,开启了“铁水联运”新模式。铁水联运新模式延伸拓展了港口揽货能力,也为江门开平地区往返大西南特别是云贵川及广西地区提供了一条经济、绿色、安全的新物流通道。
铁水联运、同船运输、驳船水运中转等多种运输模式,展现了江门口岸建设对于多式联运发展模式的积极探索。同时,深化与粤港澳主要港口的联动,也使得物流运输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连接,提高货物中转效率。
记者了解到,在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江门海关对于软件设施的优化升级也从未懈怠。除了积极巩固已取得的优秀成果,保持高效的通关效率,江门海关还将继续推动“单一窗口”应用、强化口岸安全保障、面向企业开展座谈会等,不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推动口岸管理信息化智能化,为企业提供高质量服务。
大口岸、大通道、大物流的蓝图已徐徐铺开。
D
未来
定位江海门户发展口岸经济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定位是一座城市发展和竞争战略的核心。从广东层面看,省委明确赋予了江门“两个定位”——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这既是江门对外开放的一个标志,也是江门发展港口经济的新起点。
作为地区与外界物资和信息交换的重要载体,口岸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发展离不开产业集群,而打造专业化、大型化、标准化的大型海运公共码头更是其中的基础。特色专业化口岸建设是对城市定位的再度明确,更是沿海城市面向外资企业招商引资的一张亮眼名片。
口岸经济涵盖口岸及口岸城市和腹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出口贸易、经济技术合作、进出口加工业等。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双重战略机遇下,口岸经济将是江门未来发展的大趋势。这一趋势具有两大特点:一是产业集群,二是与中心城市互联互通。
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交通基础设施便利化是资本入驻的第一要素。目前,江门的码头互联建设规划纳入全省“十四五”规划重点。为打通临港物流发展“最后一公里”,江门将加大与口岸关联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铁路延伸接驳,形成综合运输体系,进一步增强口岸辐射能力。
据了解,为增强区域竞争优势,积极发挥国家级“江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作用,市商务局鼓励经营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更多来自大湾区的物流、电商、供应链管理企业进驻江门,带动周边产业链延伸。
同时,广海湾与银洲湖两个在建大型沿海港区深水泊位,也将支撑和引领临港产业集聚化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装备制造业、新型能源、精细化工、现代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
在江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过程中,对内要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网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对外要不断加强与大湾区城市群的对接。
“作为一个沿海城市,江门在改革开放初期便早早迎来机遇,却由于前期将自身放置于内陆城市的定位而缺乏正确发展规划。如今,‘十四五’时期到来,江海门户的明确定位将让江门迎来改革开放‘二度花开’。”蔡勇建议江门应紧抓江海门户这一定位,增强与中心城市的互联互通,借助港口经济不断提高城市经济外向型水平。
“未来,我们将加强与粤港澳世界级港口群主要港口的战略合作,推进与广州港南沙港区、深圳港西部港区、珠海港高栏港区等主要港区之间的资源整合;加强沿海散杂货泊位与广州港、珠海港的对接,提高水水中转的效率;加强与香港、澳门旅游业的对接,打造滨海休闲旅游基地。”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江门还将联合珠海、中山、佛山等珠西城市,争取粤欧班列运营公司开行“珠西片区”的“中欧班列”“中越班列”“南亚班列”等,开辟出口欧洲市场和东盟地区的快速陆路通道,使更多的“江门制造”通过国际班列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江门海关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他们将进一步落实关区促进贸易便利化措施,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成立专班小组,加强关地合作,支持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支持江门口岸经济和外贸高质量发展。
在“双区”建设等重大机遇下,未来,持续强化口岸联动协作、创新服务理念和服务形式的江门将“借力腾飞”。关注口岸工作,重视港口建设,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高效文明的口岸必将为江门建设增光添彩。
★他山之石
茂名博贺新港区:引进项目打造特色专业化港口
口岸经济是沿海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是以优良港口为枢纽,综合运输体系为载体,相关产业为支撑,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经济模式。但是作为沿海城市,拥有天然深水良港的城市并不多,如何打破地理环境局限,发展港口经济,是沿海城市的重要发展战略。
在茂名,博贺新港区的正式开港运营,为茂名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新增长极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据了解,茂名港港口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无大型深水港区,港口发展受到极大约束,同时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港口在物流、信息、临港工业等领域的现代化服务功能没有得到较大发展。
随着博贺新港区战略决策的部署与落实,茂名大力引进大型临港重化工业项目,打造特色专业化港口,港口物流初步形成了以油品化工为主的物流中转基地,吸引大量资金投入,推动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建造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条。如今,博贺新港区已经成为国家规划的进口石油、天然气接卸中转储运系统当中的主要港口,也是我国离马六甲海峡国际航线最近的港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