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航运发展绿色转型、“碳达峰、碳中和”、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大行业立法和执法力度、为企业降本增效、推动邮轮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成为2021年全国“两会”港航界部分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 全国“两会”部分代表委员热议港航业高质量发展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2021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在3月5日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国将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效益,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航运交易公报》经梳理发现,围绕港航及相关行业,长江航运发展绿色转型、“碳达峰、碳中和”、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大行业立法和执法力度、为企业降本增效和推动邮轮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成为2021年全国“两会”港航界部分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话题一:长江航运发展绿色转型
“我国内河航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十四五’期我国内河航运要加快补齐短板、加强财政资金保障,特别是中央财政资金保障。”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何建中建议,发行长江航运建设中央债券,争取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交通子基金,将内河航运发展中涉及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以及现代物流等项目纳入基金投资范围,充分发挥市场投资机制的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长江航运集团董事长张锐提议,加快长江货运船舶LNG动力推广应用,由交通运输部牵头,其他相关国家部委、重点航运企业、燃油供应企业参与,制定《船舶LNG动力推广应用行动方案》,出台支持政策,设立扶持基金,推动长江航运绿色、智能、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原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李建红建议,落实《长江保护法》,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建造LNG动力船给予资金支持;制定LNG控价保供机制;制定和完善长江LNG加注船、运输船的相关制度,特许安全管理规范的LNG加注船和运输船在长江试点运行。
船舶实现绿色运输和港口污染防治工作势在必行。3月4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主持召开部务会,研究审议《关于建立健全长江经济带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长效机制的意见》等文件。李小鹏指出要以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为契机,深刻认识抓好长江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工作是推进绿色低碳交通发展的重要措施,巩固长江船舶和港口污染专项整治成效,推动长江航运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话题二:“碳达峰、碳中和”
“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全国“两会”能源领域的热门话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将“碳达峰、碳中和”列入2021年重点任务,并要求各行各业制定好《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进而加快实现“十四五”规划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既定目标。
近期,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明显优化,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碳排放强度明显降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初步形成;到2035年,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重点行业、重点产品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作为运输市场结构中的重要一环,港航业的应对举措引人注目。“加快发展零碳排放船舶,抢占船舶工业国际竞争的新高地。应将低碳/零碳排放船舶发展纳入中国船舶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大力支持低碳/零碳排放船舶的研发和运营,支持国内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合作,大力发挥大型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董强建言道。
话题三:推进产业数字化
“建议从建设交通强国战略的高度上充分认识加快完善自动驾驶支撑保障体系的意义。支撑保障体系先行、全方位做好迎接自动驾驶普及的准备、在‘十四五’前期完成自动驾驶支撑体系的完善,将有力保障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目标的实现”。全国人大代表、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工会主席冯鸿昌在其给全国“两会”的提案中如是说。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
2020年,上海港在数字化港口建设方面先行一步,自主研发全新的智能作业管控系统,实现了系统与设备设施间海量数据处理的动态协同与高效可靠。《航运交易公报》获悉,预计到2022年,上港集团将完成中国首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大型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智能操作系统的升级研发,实现整体桥吊平均台时效率提升10%以上、单体码头年吞吐能力提升50%以上、作业人员减少70%以上。
2021年,上海港将继续推进智慧道口建设,集卡进出港通行效率有望获得进一步提升。3月5日制定并出台的《上海口岸2021年深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改革若干措施》提出,结合集卡进出港预约系统、手机端app功能整合,逐步对码头道口进行全面智慧化升级,并推动实现码头道口业务的集中受理。
话题四:加大行业立法和执法力度
在立法层面, 全国人大代表武怡认为,目前自贸试验区实际运行中的法律制度保障仍主要依靠地方立法,缺乏国家层面的统一立法,特别是财政、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等事项。武怡建议:“应汲取当前自贸区已有的立法成果及经验,尽快开展国家层面的立法,确立自贸区的功能、基本法律原则,明确自贸区贸易、税收、金融、海关监管等制度及企业、行政机关等主体的法律责任。通过国家层面法律的制定与实施,更好地指导各地自贸区创新发展。”
在执法层面,全国人大代表、中远海运集团董事长许立荣表示,中国要实现从航运大国、海洋大国向航运强国、海洋强国的转变,须不断增强在航运及海洋领域的规则制定话语权,及商事争端处置的影响力。“随着全球航运产业重心向东转移,希望上海法院在运用司法手段保证航运业、外贸业有序发展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强,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和案源优势,为全球海运和贸易争端处理注入更多‘中国元素’。”
话题五:为企业降本增效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进出口稳定发展,促进国际物流畅通,清理、规范口岸收费,不断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3月5日,为持续优化上海跨境贸易营商环境,进一步降本增效,《上海口岸2021年深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改革若干措施》提出,将严格执行停征港建费、减并港口收费项目等政策措施;持续加强海运口岸收费监管;发挥航运组织自律作用,推动船公司规范收费项目,合理调整海运收费结构;严格执行运价备案制度,开展运价备案执行情况检查。
此外,节省汇兑成本、降低汇率风险也是航运企业关心的话题。许立荣建议,将人民币作为境内国际贸易和航运业结算货币,表示:“目前中国境内经济活动大量存在用外币计价、结算、支付等现象,特别是在国际商品贸易、航运、服务采购等领域;甚至部分中资企业之间的境内结算也采用美元计价,此举增加了企业的汇兑成本和汇率风险,制约了中国企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也不利于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话题六:推动邮轮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集团七二五所科技委主任马玉璞提议,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的东风发展邮轮产业。马玉璞认为,RCEP的签署为邮轮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邮轮产业也对RCEP具有良好的推动和示范作用。“我国要大力推进RCEP框架下的邮轮业发展,进一步提高邮轮产业的发展质量。充分发挥邮轮产业对RCEP的推动与示范作用,助力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同时,全国人大代表徐珏慧建议,鼓励长江内河游轮产品全线贯通,增加内河游轮旅游高品质产品的供给;出台邮轮行业统一防疫方案,健全邮轮旅游防控机制,强化邮轮旅游消费安全保障;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支持邮轮公司探索性开拓创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