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轮靠泊宁波舟山港。(宁波舟山港供图)
1月下旬以来,全球主要港口和全国沿海港口数据相继出炉。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12年保持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位列全球第三,进一步巩固了其“世界第一大港”地位。
2月4日召开的2021年宁波市港航工作会议透露,“十三五”期间,宁波舟山在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排名从2015年的第23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11位,五年提升了12位。
“货物吞吐量雄居全球第一”“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居全球第11位”,上述排名的背后,是宁波“大港小航”的发展窘境。如何加快补齐我市港航服务短板,为世界一流强港赋能,已成为“十四五”期间宁波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航运服务居全球第16位 宁波面临“大港小航”窘境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港口经历了从内河港到河口港、再到海港的大跨越。目前,宁波港域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113个,其中10万吨级以上32个,是世界重要的集装箱远洋干线港、国内重要的铁矿石中转基地和原油转运基地、国内重要的液体化工储运基地和华东地区重要的煤炭、粮食储运基地。
“十三五”期间,在宁波、舟山港口真正一体化的利好刺激下,宁波舟山港发展提速。2017年,宁波舟山港成为全球唯一的“10亿吨级”超级大港。2018年,宁波舟山港年集装箱吞吐量首次跻身世界港口排名前三强,跃居中国港口第二位。
“以宁波舟山为代表,其庞大的货物吞吐规模,在保障中国铁矿石等进口资源的供应链及沪杭甬地区制造业进出口供应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全球供应链运行体系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20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这样描述。
毋庸置疑,宁波舟山港是真正的世界级大港。但是,说到港航服务特别是航运服务能力,宁波并未进入全球第一梯队。2020年新华·波罗的海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宁波舟山港航运服务居全球第16位。
航运服务是评测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水平的核心驱动因素,主要通过航运经纪服务、航运工程服务、航运经营服务、海事法律服务、航运金融服务五个领域综合测评。根据市发展规划研究院的一份调研报告,与伦敦、新加坡、上海等国际航运中心城市相比,宁波航运服务主要存在以下短板——
航运金融业务规模小,服务能力弱。目前,宁波航运保险机构保费总额仅为上海的九分之一,全市开展航运保险业务的保险机构绝大多数为分支机构。航运融资市场发育不成熟,新型融资形式发展不足,融资租赁占总额不足10%。“我们最大的困难就是融资难。”鄞州区一家大型航运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诉苦说。2019年,宁波银行业对航运业贷款额180余亿元,仅为上海的12%。
海事法律服务范围窄,功能机构缺失。以海事仲裁为例,2019 年伦敦海事仲裁员协助处理案件 2952件,占了全球案件总量的 70%,上海办理海事仲裁案件也超过200件。宁波国际航运仲裁院虽已于2017年成立,但未正式运作,海事仲裁案件几乎没有。
总部类机构缺乏。目前,全球十大船舶管理机构中的6家、国际船级社协会正式成员中的10家、全球排名前百位班轮公司中的39家、全球排名前五的邮轮企业,均在上海设立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反观宁波,世界排名前20位的船公司以及国际知名物流企业虽然均落户开展业务,但无一家在宁波设立总部。
一位学生家长的烦恼 折射港航服务产业链“缺陷”
“今年寒假去哪里?我想带小孩去看大港大船,但却找不到可以报名的地方。”近日,一位五年级小学生的妈妈在微信群里求助。
这位妈妈的苦恼,间接暴露了宁波在港产城联动方面的不足。
宁波不仅拥有“世界第一大港”,而且建有全国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国字号”专题博物馆——中国港口博物馆,但两者之间的物理联系并不密切。“能不能开辟一条专线和专用的观景台,让来中国港口博物馆参观的游客,去附近的梅山港看看大港大船。”一位媒体记者建议。
专家指出,宁波舟山港的发展演进与宁波城市的发展不协调,将影响港口向世界一流强港迈进。
目前,全球港口已进入第四代甚至第五代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港口产业链与都市产业链高度融合,需要所在城市拥有相对完善和发达的金融保险、信息、商务等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体系作为依托。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宁波港航服务业的规模与宁波舟山港作为全球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集装箱吞吐量第三大港的地位不相符合。宁波港航服务业产业规模较小、行业传统、附加值低,本身对高端港航服务业的发展需求不足。从产业增加值看,宁波港航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和GDP的比重均较低。
在国内,大多数学者将港航服务业界定为与港口航运活动直接联系或由港口业务所派生出的港航后勤服务活动的集合,包括物流、航运和船舶海事服务、金融法律咨询服务等业态在内的产业链。“港航服务业不属于国民经济行业中的分类,与其他服务业有交叉,具体数据我们没有统计。”市统计局综合处处长陈科无奈地说。
近年来,宁波市港航管理中心航运处副处长俞平一直跟踪港航服务业发展。据他介绍,航运及辅助业在全市交通经济中的占比约为八分之一,增加值在30亿元左右。
目前,宁波的港航服务优势主要集中在船舶运输和港口及辅助服务的装卸堆存、仓储运输、货代等低附加值环节,港口装卸、仓储运输等基础服务业增加值占物流增加值比重在80%以上,高端服务短板明显,特别是国际物流、航运金融保险、海事法律和船舶供应服务缺乏核心优势。
“从供给端看,宁波虽以制造业见长,但结构比较传统,产业需求档次较低,产业物流需求尚未充分释放,商贸物流社会化发展不足,导致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信息、教育等领域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供给不足,制约了我市作为国际大港所应有的高端港航服务业发展水平。”市发展规划研究院专家解释说。
一条难产的远洋航线 从“吞吐量”到“拼服务”
1月22日,随着停靠嘉兴港乍浦港区的集装箱船“新明州18”轮缓缓驶离码头,沿途将挂靠宁波舟山港、越南胡志明港,宣告宁波远洋运输有限公司东南亚集装箱班轮扬帆首航。
宁波港航界在为这条新闻点赞的同时,也为姗姗来迟的远洋航线扼腕长叹。宁波远洋列世界集装箱班轮公司百强榜第34位,国内集装箱运力排名第6位,但以前其只开通了日本、韩国仁川、中国台湾等近洋航线。
据宁波市港航管理中心统计,全市现有航运企业150家,总运力1023万载重吨,与2015年底相比运力规模增长73.7%。其中,沿海运力1021.7万载重吨,约占全省的40%,全国的12%。
宁波港航服务企业普遍经营规模较小、经营船舶技术状况较落后,运输产品组织、开发和创新能力弱。目前,全市经营国际航运业务的企业仅有宁波远洋等10余家,其余均为经营小型杂货船的民营中小型企业。
集装箱中转量是港口国际化水平和服务能力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目前,集装箱中转箱量占全球港口总箱量的四分之一,中国香港、新加坡、釜山等港口这一比例在50%到90%之间。2018年,宁波港口集装箱国际中转量仅占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12%,国际采购、国际中转、国际分拨、供应链管理等高端业态发展缓慢。
多式联运比例偏低。资料显示,宁波舟山港70%以上集装箱运输靠公路集散,海铁联运和水水中转方式承载量较低。
船舶船员服务供给不足。目前,宁波舟山港每日到港集装箱船约3万艘次,船舶燃料、淡水、肉类等物料供应服务,以及船员轮换、租赁等服务供给严重不足,船用物料供应主要集中在上海。
市发展规划研究院专家指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逐渐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高端航运服务业的需求将更为迫切。对现代港口而言,港口不再是“老大”,船公司和货源才是“老大”;“吞吐量”不再是“金指标”,“拼服务”才是未来方向。
“宁波要补齐航运服务国际化水平不高短板,强化国际航运、物流、贸易、金融等开放功能,加快推进航运服务与贸易、信息、金融等关联产业的联动发展,统筹航运服务产业与城市空间、人口和文化的协调发展,丰富集聚区的配套生活、文化设施服务,强化对航运服务产业的支撑保障。”宁波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贺向阳表示。
去年11月底召开的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大会上,宁波舟山港领到了一个“特别任务”——对标新加坡港、上海港。作为全球航运中心城市之一的宁波,未来如何补齐港航服务短板,本报将持续关注。
他山之石
上海: 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支撑弯道超车
在2020年全球航运中心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中,上海首次位列前三名。专家认为,上海在航运硬件和软件建设上持续发力,供应链节点功能与高端航运服务功能加速融合,最终弯道超车。
近年来,上海以海港空港为核心,深度融合集疏运网络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已经形成。海港方面,集装箱吞吐量、港口连接度保持全球首位,港口操作效率、服务水平国际领先;空港方面,成功构建中国首个“一市两场”城市机场体系,网络通达性亚洲领先,客货吞吐量国际居前。集疏运体系不断优化,长江口邮轮与大型船舶间实现“超宽交会”,长江沿线集装箱物流实现班轮化运作,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达48%,国际中转比例超过10%。
航运物流智慧绿色,港口业务实现全程无纸化,口岸各环节通关无纸化率达98%;严格实施船舶排放控制区管控措施,推广使用岸电等清洁能源;长江集装箱江海联运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依托自贸试验区平台的政策支持,结合营商环境优化,上海航运市场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一是口岸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排名提升至第56位;二是航运服务业开放力度加大,除涉及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国内水路运输业务,其他航运业务均已对外开放;三是航运中心扶持政策效应显现,加大航运人才引进力度,实施专项扶持政策,引导港口集疏运结构优化,支持航空枢纽建设,鼓励现代航运服务创新。
伦敦: 现代高端航运服务中心典范城市
现代高端航运服务中心,由于历史积累、人才培养、政策支持等因素,聚集了较多航运金融、保险、法律等航运高端服务资源,为全球航运参与者提供服务,受区位限制和供应链的影响较小。
近年来,伦敦的航运枢纽功能发挥得并不突出,货物吞吐规模不大,但是由于多年的积累,在海事法律与航运金融方面话语权优势始终存在。《2020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显示,在伦敦注册的全球海事仲裁员人数超过其他所有样本城市总和的两倍,海事律所合伙人数量达2981名,接近所有样本城市合计数量的三分之一;伦敦也有着所有样本城市中最大的航运保险业务规模和最多的航运经纪公司。依靠法律与金融业务的支持,与航运经纪服务的聚集,伦敦一直为全球提供着最好的高端航运服务。(俞永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