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坐地起价”来形容今年的海运费也许不够“客观冷静”,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当下全球海运市场的“乱”。
后疫情时代,需求高涨一下子导致箱子紧缺、港口拥堵、运价疯狂的不得了等一系列问题。以美国为首的进口激增导致了全球集装箱运输混乱,低库存、被缺货和货架清空困扰的托运人万分焦虑……行业分析机构预测供应链至少到2022年底都难有恢复可能。
其实国际海运远远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
由于始发地、目的地、货物种类、快船还是慢船,再加上目的地港口的一些特殊规定和突发状态产生的额外费用,价格差异很大。有的时候就在你一个犹豫出不出货的三五分钟,舱位就没了或者价格变了。
上海航交所数据
据丹麦咨询公司Sea-Intelligence分析,使用现货的小货主与签合同的大货主之间的价差继续扩大。4个月前,这一价差为1万美元,但现在已接近2万美元。例如:价值25,000美元/feu的商品,Sea-Intelligence在其最新的每周报告中提供的数据显示运费占货物价值的比例,与固定班轮公司签订合同的大型托运人通常将支付高达集装箱货值18%的运费,高于疫情前的5%。然而,由于现货市场变幻莫测,小货主的货运成本从7%飙升至62%。
10.15数据
再形象一些的打个比方,如果原产地是中国,目的地是加拿大,你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客户,你直接与船公司合作,你最终支付5000美元(在短期市场);如果你的目的地是洛杉矶,你不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客户,你无法直接与船公司合作并且又需要尽快发货,那么突然之间,你的价格可能是20000美元。(注:目的地与价格不要对号入座,仅作为例子说明)
10.15数据
在Sea-Intelligence发布的模型中,在现在极高的现货运费环境下,如果货物价值2.5万美元的情况下,现货发货人将净损失1万美元。之前中美海运费略有回调,很快又涨了回去,预计明年仍然还延续今年的各种问题,那么,无论是托运人、承运人还是中间的货运代理,在这个关系链条中的权重似乎也不会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