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轮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上海市副市长陈群在2019年全国“两会”上建议,作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中国邮轮业需要提升能级、创新发展,要推动国产大型邮轮建造上升为国家战略,支持各地发挥邮轮建造资源优势,参与邮轮建造及相关配套产业集群发展。中国虽是全球船舶建造大国,但在大型邮轮建造方面,依然未有相应的建造经验和核心技术,尚未形成成熟的产业体系。
在此背景下,中船集团首开中国大型邮轮建造的先河,广州市是其产业发展的重要地区,又是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所属之地,也是全国第三大造船基地,有发展邮轮设计和建造的雄厚基础,为此有望承载大型邮轮“中国造”的重任。
大型邮轮“中国造”时代启幕
2018年11月,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中船集团与美国嘉年华集团、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团共同签订2+4艘Vista级13.55总吨大型邮轮建造合同,标志着中国船舶工业开启了大型邮轮“中国造”的时代。此次大型邮轮建造合同签约,由中船集团所属外高桥造船建造,首制船将于2023年交付。
此次签约的2+4艘Vista级13.55总吨大型邮轮,总长323.6米,最大船宽达37.2米,船高72.2米,最大吃水8.55米,最大航速22.6海里/小时。船上客舱配备达2000多间。其中,套间34间;阳台房969间;海景房287间;内舱房826间。阳台房比例达47.7%,最大可载旅客5260人。
4月18日,中船集团与广发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船集团董事长雷凡培表示,中船集团与广发银行拥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广阔的合作空间,希望双方以此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新的起点,积极探索在大型邮轮、智慧海洋等重大专项工程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推动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发展,共同为“一带一路”倡议和海洋强国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作出积极贡献。
根据协议,中船集团与广发银行将在支付结算、现金管理、资产管理、国际业务、投资银行和金融市场等方面加强合作。
大型邮轮被誉为造船工业“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是中国目前尚未攻克的高技术船舶产品,其设计和建造难度极大,融合了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是高度集成化、系统化和信息化的“海上移动度假村”。此次成功签约与建造是中国由世界造船大国向世界造船强国迈进的重要标志之一。虽然此次承建方是外高桥造船,但是中船集团在广州市也有造船基地布局且有重大规划。
2018年9月,中船集团发布《高质量发展战略纲要(2018-2050)》,提出要加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通过大力发展防务产业、船海产业、应用产业和船海服务等四大主业,把广州市打造成全球领先的船海产业和智慧海洋科创中心,把广州龙穴岛打造成中船集团大型海洋装备基地。
6月3日,中船集团与广州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共建中船广州智慧海洋创新研究院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中船集团与广州市将本着“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广州市区位、政策、人才优势,以及中船集团专业化的制造、科技、资源等优势,重点在高端船海装备制造和海洋科技城建设、海洋污染防治和智慧海洋创新研究院建设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
雷凡培表示,当前,中船集团正大力推进大型邮轮、智慧海洋、智能船舶、船用低速机和海洋牧场等重大科技创新工程。
广州市是中船集团产业发展的重要地区,中船集团将以此次协议签署为契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面向大湾区,深入对接广州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加快推进船舶海工产业发展,推进广州龙穴岛相关产业区建设,助力广州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大湾区可打造邮轮修造基地
近年来,随着欧洲和美国经济的稳步复苏,选择旅游出行的人群逐步恢复,稳定增长的旅客需求带动了邮轮订单井喷式地增长。广州市是全国第三大造船基地,有发展邮轮设计和建造的雄厚基础。
广州市南沙区地处大湾区几何中心,有着得天独厚的海岸线资源,是发展海洋科技工业的理想之地。中船集团旗下广船国际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华南地区最重要的特种辅船建造和保障基地。当前,广船国际正以高端豪华客滚船为高新产品主攻方向,不断培育企业转型发展新动能。在2018年10月30日由广船国际举办的“2018年豪华客滚船和绿色珠江游轮峰会”上,广船国际副总经理周旭辉表示,在珠江口发展中小型邮轮具有协同性、多样性和灵活性的优势,广船国际作为中央直属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将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进一步融入到大湾区经济建设中去,以构建绿色珠江为突破口,为把广州市打造成全球领先的船海产业和智慧海洋科创中心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秘书长郑炜航表示,大湾区制造业集群优势非常明显,可以充分融合大湾区内的资源优势,从修理邮轮逐步发展到建造邮轮,在大湾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邮轮修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