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经省政府领导同意,现将《黑龙江省商贸物流园区(2016-2020年)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黑龙江省商务厅
2017年4月20日
黑龙江省商贸物流园区(2016-2020年)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推进物流园区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战略方向,提高我省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推进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构建高效率、低成本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积极推动招商引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活水平提高,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黑龙江省物流及物流园区现状分析
第一节 全省物流总体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省经济增长处于平稳运行态势,物流业受调结构、转方式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影响,总体呈现“物流需求规模增速减缓,但运行质量有所提升”的态势。其中物流总额、物流总费用首次出现负增长,但每百元社会物流总额所需物流费用下降0.3元,显示出物流运行质量有所提升,物流企业整体盈利能力有所改善。
一、内需呈平稳增长态势
2015年我省社会物流总额为2.95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以下同),同比下降4.1%。增幅同比回落10.6个百分点。从构成情况看,农产品物流总额为5045亿元,同比增长5.1%,增幅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额比重为17.1%;工业品物流总额为1.3万亿元,同比下降9.2%,增幅比上年回落11.5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额比重为44%;进口货物物流总额为807亿元,同比下降42.5%。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省外流入物流总额、出口过境物流总额同比分别增长-4.3%、9.1%、10.1%、-37.5%,其中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受电子商务和社会网购快速发展推动,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加之省外流入物流总额的增长,内需呈平稳增长态势。
二、物流业总体运行质量和效率有所提升,但成本依然偏高
2015年,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为2544亿元,同比增长-6.9%(全国增长2.8%),增幅比上年下降10.6个百分点。其中运输费用1433亿元,同比下降9.2%,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6.3%;保管费用777亿元,同比下降3.6%,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30.6%;管理费用334亿元,同比下降3.6%,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13.1%。
2015年,我省百元GDP的物流成本为16.9,比上年降低了1.3个百分点,每百元社会物流总额所耗物流费用为8.6元,比上年下降0.3元,表明我省的物流需求结构进一步优化,符合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模式创新等领域物流需求加快增长,技术含量低、能源消耗大领域物流需求明显放缓。物流的运行质量和效率有所改善,但与中东部物流业发达省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物流业的运营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
三、物流业增加值增长趋缓
2015年我省物流业增加值实现8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6%,增幅比上年下降2.9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业物流增加值实现523亿元,同比增长2.5%,增幅比上年下降,4.2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物流增加值实现251亿元,同比增长5.6%,增幅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仓储业物流增加值实现41亿元,同比增长4.5%,增幅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邮政快递业物流增加值实现34亿元,同比增长5.0%,增幅比上年下降5.9个百分点。2015年全省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6%,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1.1%,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
四、全省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015年全省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658亿元,比上年增长25.1%,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业投资576亿元,增长36.2%;仓储、邮政业投资407亿元,增长44.9%;贸易业投资673亿元,增长8.8%。
第二节 全省商贸物流园区现状
商贸物流园区作为对物流组织管理节点进行相对集中建设与发展的具有经济开发性质的城市物流功能区域,近年来建设发展步伐逐步加快,特别是随着产业项目的推进,物流园区建设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期。迄今为止,全省商贸物流园区有71个,其中:综合商贸物流园区26个(其中:已建成22个、在建4个),专业商贸物流园区45个(其中:已建成35个、在建10个)。
全省已经建成运营的综合物流园区22个,如哈尔滨润恒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哈尔滨神州物流园区、伟业国际木材产业园、哈尔滨华南城商贸物流园区、哈尔滨哈达果菜批发市场有限公司、哈尔滨禧龙国际商贸物流园区、双城农产品(综合)物流园区、哈尔滨农垦嘉圣物流园区、哈尔滨龙运物流园区、义乌东北城、新香坊铁路物流园区、大庆综合物流园、齐齐哈尔恒腾物流园、牡丹江华晟国运物流中心、哈牡绥东国际物流园区、牡丹江广运交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交通枢纽国际物流中心、佳木斯新纪园物流园、绥芬河综合保税物流园区、克山县交通运输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商贸物流园区等。
全省已经建成运营的专业商贸物流园区35个,如正阳家电物流园、哈尔滨和平金属物流园区、哈药物流配送中心、黑龙江海安现代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牡丹江牡达农副产品国际物流园区、宁安市源丰对俄果蔬国际物流园区、大庆高新区物流产业园、黑龙江腾飞集团哈东地区商贸物流中心国际物流园区、肇源新站粮食物流园等一批专业物流园区。
全省在建的综合和专业商贸物流园区14个,哈尔滨传化智慧公路港、哈尔滨空港物流园区、同江国际物流园区、齐齐哈尔三间房国际经贸物流产业园、佳木斯海王医药有限公司海王医药配送综合物流中心、北大荒商贸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依兰民生农产品物流园、牡丹江胡商国际商城有限公司东区物流园、大庆农产品物流园、林口县龙腾农副产品批发大市场有限公司商贸物流基地、双鸭山中俄国际文化物流经贸产业园、集贤县四达农副产品经销有限公司农副产品物流集散中心等正在建设之中。
这些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对物流资源的集约化组织和运营、城市交通运输组织的优化、改善城市服务功能和招商引资环境,特别是推进商贸物流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节 黑龙江省商贸物流园区发展环境条件分析
一、区位交通条件
我省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南部与吉林省接壤。北部和东部与俄罗斯相邻,边境线长3045千米,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陆路通往俄罗斯和欧洲大陆的重要通道,是中国沿边开放的重要窗口。
我省的商贸物流业基本形成了以哈尔滨为中心,以京哈(北京-哈尔滨)、哈大(大连-哈尔滨)为国内主要输入输出通道,向西北辐射大庆、齐齐哈尔、大兴安岭及蒙东地区,向北辐射绥化、伊春、黑河及北部沿边口岸,向东辐射佳木斯、鹤岗、双鸭山、七台河、鸡西等东部城市群及东部沿边口岸,向东南辐射牡丹江、绥芬河、东宁等城市及口岸的扇形体系构架。
在商贸物流的运营形态上,基本构建起以中心城市商贸物流园区和专业批发市场为一级节点,通过专线运输和零担配送为主要方式,向二、三级支点的市县辐射,再由市县批发零售及物流场站延伸到周边乡村的物流网络节点体系格局。并初步形成了哈大齐、哈牡绥、东部城市群、沿边物流带等几大物流集中区。
二、经济发展情况
201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5083.7亿元,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2%,高于全国平均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由于占规上工业半数的能源工业负增长3.7%,导致增速回落,增长1.4%,低于全国平均4.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10.4%,高于全国平均2.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为17.5:31.8:50.7。因油价大幅下降,公共财政收入实现1165.2亿元,下降10.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1%。全省城镇新增就业71.7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
三、商贸物流企业发展情况
据统计,2015年全省商贸物流企业总数(含个体工商业户)28000户,其中具备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公司制物流企业为2231家,其中5000万元资产以上的物流企业213家,占物流企业总数的9.5%。在2231家商贸物流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的物流企业652家,占企业总数29.2%;民营商贸物流企业1366家,占企业总数70.8%。
全省商贸物流企业按经营业务类型划分,可以划分出三大类:一是运输类企业575家,占企业总数25.8%;二是仓储类企业476家,占物流企业总数的21.3%;三是综合类物流企业1180家,占物流企业总数的52.9%。
第二章 商贸物流园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全省商贸物流园区物流园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存在着建设发展规范性不强、集约化程度偏低、综合服务能力不高和政策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
一、建设不规范
全省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是,由于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弱、经济总量较小,距海港较远,对外贸易物流成本偏高,加上长期受“重生产、轻流通”观念影响,省内行业间缺乏融合和协调的经济管理体制与机制,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障碍,导致商贸物流企业在投资商贸物流园区方面受到一定制约。
二、集约化程度偏低
全省商贸物流园区在规划建设方面缺乏统筹,园区整体布局不够合理,大型城市园区较多,中小型城市园区数量较少,部分城市还没有成规模的物流园区,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仍然存在。部分物流园区与城市道路、交通枢纽缺乏有效衔接,集疏运通道不畅。
三、综合服务能力不高
全省商贸物流园区内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建设相对滞后,突出表现在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薄弱,装卸搬运等配套设施设备缺乏。周边公路、水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与园区衔接不够紧密,中转联运能力不强;标准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较低;RFID、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在物流园区中应用比例较低;商贸物流园区在产品可追溯、在线调度管理、全自动物流配送以及智能配货等领域的信息化与智能化水平不高。
四、缺乏统一规划
过去,全省商贸物流体系建设没有统一规划,管理部门之间、行业之间缺乏统一的指导和协调,现行的一些体制、政策、技术、标准等还制约着商贸物流业的发展。由于市场培育、商业模式和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先天缺欠,导致经营情况不理想,甚至亏损严重;一些商贸物流园区缺乏科学合理的经营理念和布局控制,也造成了利用建设物流园区名义“圈地”现象的出现。
五、信息流通不畅
不同物流园区之间的信息流通不畅成为阻碍物流园区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设施共用、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形成,园区之间缺少联动与合作,缺乏有效的沟通,园区之间基本没有资源共享,物流组织效率不高,与当地优势产业联动性不足。
六、政策环境有待改善
商贸物流园区的管理体制尚未理顺,跨部门、跨区域的商贸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协调机制尚未建立,行政壁垒、行业壁垒依然存在;制约园区建设和发展的土地、投融资、财税等问题较为突出;园区的建设标准、评价体系等基础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三章 黑龙江省商贸物流园区发展战略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根据国务院《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商务部等5部门《商贸物流发展“十三五”规划》总体要求,结合“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部署,以促进物流要素聚集、提升物流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为目标,以现代商贸物流基础设施的整合和建设为重点,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优化空间布局,完善服务功能,积极营造有利于物流园区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全面提升商贸物流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为黑龙江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产业集聚扩张和对外开放提供物流服务保障。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一、政府扶持、市场主导
积极发挥政府在商贸物流园区建设发展中的规划引导作用,完善部门协调机制,强化规范管理,加强政策扶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物流服务专业化的发展格局。
二、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物流业的实际需求,依托重点产业布局和交通枢纽,在注重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有机衔接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物流园区。加强商贸物流园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协同化运作,形成优势互补、协调配套、共同发展的格局。
三、整合资源、改造提升
充分利用存量资源,通过政策引导,促进商贸物流资源的进一步优化整合和集聚集约。加快园区的设施配套和衔接,积极引入先进运营理念和技术,创新运营管理机制,完善基本服务功能,提高园区的运营管理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
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
加快培育一批商贸物流组织化程度高、技术水平先进、集散能力突出、公共服务能力强的重点物流园区,充分发挥重点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针对园区的不同类型,加强分类管理和指导,建立物流园区的考核评价机制。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建立完善省、市商贸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制定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规范和标准,实现物流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构筑全省物流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物流园区的集约化水平和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智能化、现代化不断推进,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明显提高,资源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综合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显著发展,自动分拣技术、立体库、RFID、物联网技术、物流园区管理信息系统等先进物流技术和信息技术得到推广和应用,对于支撑经济结构调整、产业集聚扩张发展作用显著,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齐全、集聚集约、绿色高效的物流园区体系。积极参与国家物流园区示范工程,将物流园区建设成为黑龙江省物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为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配套公路、铁路物流园区,以建设大通道、繁荣大贸易、兴起大产业、促进大发展,推动黑龙江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到2020年,我省社会物流总额40000亿元;物流业增加值1100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3600亿元;物流产业投资2000亿元。
预计到2020年,全省货运总量130015万元,其中:铁路完成货运量20000万吨;公路完成货运量100000万吨;水运完成货运量3000万吨;航空完成货运量15万吨,管道完成货运总量7000万吨。
预计到2020年,建成10家左右年经营收入超10亿元的综合商贸物流园区、15家的专业商贸物流园区,形成5家具有全国知名度的商贸物流示范园区,2-3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商贸物流示范园区。其中,货运服务型商贸物流园区5个;生活服务型商贸物流园区10个;生产服务型商贸物流园区10个;口岸服务型商贸物流园区5个;综合服务型商贸物流园区3个。
第四章 黑龙江省商贸物流园区空间布局
第一节 商贸物流园区节点城市布局
2016-2020年黑龙江省物流园区总体布局的基本思路是根据物流需求规模和区域发展战略等因素,按照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等,合理确定城市物流园区建设数量、规划布局和用地规模,引领产业集聚发展,促进产城融合,确定物流园区布局城市。
一、确定布局城市的主要因素
(一)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考虑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港口吞吐量、货运总量等经济指标,兼顾城市及周边区域的物流需求规模。
(二)交通区位条件。按照全省商贸物流业总体布局,综合考虑区位优势、运输方式、集疏运和中转联运条件,兼顾未来交通发展趋势。
(三)现有物流基础。综合考虑商贸物流业发展规模较大、层次较高、区域带动能力较强的城市,兼顾物流发展潜力较大、前景较好的城市。
二、城市商贸物流园区布局
根据以上条件,选择确定一级商贸物流园区布局城市1个,二级商贸物流园区布局城市4个,三级商贸物流园区布局城市30个。
三、商贸物流园区选址原则
(一)以物流需求为导向。物流园区的选址应综合考虑区域发展和产业特点,紧密结合制造、商贸、生活服务等物流需求,突出物流园区的主体功能定位,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专业化物流服务。
(二)以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为依托。物流园区的选址应依托主要港口、铁路、机场、公路货运枢纽以及重要口岸,结合现有物流设施集聚和分布情况,强化中转联运功能,实现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
(三)与相关规划相衔接。物流园区的选址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运输规划以及环境保护规划等要求,合理确定物流园区的空间布局。
四、商贸物流园区基本类型
参考《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13-2020)对物流园区的分类,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可根据具体情况建设不同类型的物流园区。
(一)货运服务型物流园区。依托交通枢纽,具备两种(含)以上运输方式,能够实现多式联运,具有提供大批量货物转运的物流设施,为国际性或区域性货物中转服务。
(二)生活服务型物流园区。依托城市大型商圈、批发市场、专业市场,能够为商贸企业提供运输、配送、仓储等物流服务以及商品展示、电子商务、融资保险等配套服务,满足一般商业和大宗商品贸易的物流需求。
(三)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毗邻工业园区或特大型生产制造企业,能够为制造企业提供采购供应、库存管理、物料计划、准时配送、产能管理、协作加工、运输分拨、信息服务、分销贸易及金融保险等供应链一体化服务,满足生产制造企业的物料供应与产品销售等物流需求。
(四)口岸服务型物流园区。依托口岸,能够为进出口货物提供报关、报检、仓储、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国际中转、国际转口贸易、商品展示等服务,满足国际贸易企业物流需求。
(五)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具有两种(含)以上运输方式,能够实现多式联运和无缝衔接,至少能够提供货运枢纽、商贸服务、生产服务、口岸服务中的两种以上服务,满足城市和区域的规模物流需求。
第二节 综合物流园区布局
一、布局原则
(一)规划定位:符合全省物流业总体布局,具有较强的基础性与公共性,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综合性物流服务,对全省物流业发展具有示范带动作用;
(二)交通条件:拥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交通运输方式,具有良好的集疏运条件,已经开展多式联运业务,能够实现长短途运输的有效对接;
(三)服务功能:物流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完善,物流信息化及技术装备水平高,拥有良好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综合服务功能全,公共服务能力强;
(四)集聚辐射:具有较强的物流组织管理能力和跨区域中转集散能力,已经集聚了一批上规模、功能互补的物流企业,并已形成较大规模的物流量,在区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五)园区管理:有统一高效的运营和管理主体,具有完善的综合服务体系。
二、布局方案
根据黑龙江省物流园区布局城市要求,重点在物流节点城市布局符合综合物流园区发展条件的园区。以下部分物流园区可作为黑龙江省的综合物流园区。
第三节 专业物流园区布局
一、布局原则
(一)规划定位:符合全省物流业总体布局,为装备、石化、能源、食品四大主导产业和农产品、医药、电商快递等产业提供专业化物流服务,对产业的转型升级有较强的支撑作用,对行业物流发展具有示范带动作用;
(二)交通条件:紧邻交通枢纽或交通主干线,具备良好的集疏运条件;
(三)服务功能:有较完善的专业物流基础设施、较高的技术装备水平,拥有行业物流信息平台和专业技术服务平台,行业配套功能全,专业物流能力强;
(四)集聚辐射:具有强大的专业物流组织管理能力和跨区域中转集散能力,已经集聚了一批上规模的专业物流企业和产业链配套企业,并已形成较大规模的专业物流量,具有较高的行业集聚度,在行业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五)园区管理:有统一高效的运营和管理主体,具有完善的行业服务体系。
二、布局方案
根据黑龙江省产业布局和发展趋势,重点发展粮食及农产品、装备制造、石化、医药、电子商务和对俄国际物流等专业园区。
(一)粮食及农产品物流园区。在两大平原粮食主产区及重要物流枢纽城市,规划建设一批具有粮食仓储、集散、交易功能的粮食物流园区;围绕我省的特色农产品及绿色食品,在重点产区和加工区规划建设一批具有仓储、加工、集散交易功能的农产品及绿色食品专业物流园区。
(二)石化物流园区。围绕大庆油田及石化工业基地,建设一批石化产品仓储、分拨、交易为主的石化物流园区。
(三)医药物流园区。围绕我省的医药产业,在哈尔滨等主要城市建设医药专业物流园区。
(四)装备制造物流园区。在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等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建设一批服务于飞机、汽车、重装设备、电站设备、农机装备制造的专业物流园区。
(五)电子商务物流园区。在一、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规划建设服务于电商快递的电子商务物流园区,依托口岸及海关监管区域建设跨境电商物流园区。
(六)对俄国际物流园区。依托边境口岸和国际机场等国际物流枢纽,建设对俄国际物流园区。
(七)其他专业物流园区。依托全省的主要产业和交通枢纽布局城市,建立包括电子信息产业、冶金产业、建筑材料产业、纺织产业等专业物流园区。
第五章 黑龙江省商贸物流园区发展的主要任务
黑龙江省商贸物流园区发展的根本任务体现在增进物流整体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缩短时间上,实施途径如下:
第一节 加快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商务部商贸物流设施集约化、物流运作共同化的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提升园区内部公共仓储、运输、配送、信息平台等物流基础设施水平,加快建设和改造多式联运及中转设施,完善园区市政等设施配套。在有条件的园区加快甩挂运输设施建设,提高园区的中转分拨效率。
加快商贸物流园区周边公路、铁路、水路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公路运输通道,加快推进入园铁路专用线的建设,大力发展公铁、水陆联运设施,促进航空港站与物流园区在设施上的有效衔接。加强园区与外部运输网络的有效对接,构建内外一体、顺畅高效的园区物流网络体系。
第二节 加强物流园区整合优化
按照全省商贸物流园区规划布局,对现有商贸物流园区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梳理,科学确定商贸物流园区的建设标准、数量和规模,合理布局新建商贸物流园区,明确发展重点和定位,引导园区分层错位发展。打破行政区划和行业界限,有效整合和规范引导商贸物流园区发展,通过兼并联合、资产重组等方式,严格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整合商贸物流园区资源,壮大重点园区的规模和实力。积极开展商贸物流园区的整合试点,发挥哈、齐、牡、佳大等重点商贸物流园区布局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探索多样化管理模式和利益分享机制,支持国家级、省级商贸物流园区以合作共建等形式,整合周边商贸物流园区,实行资源整合,统一规划建设,优化功能布局和产业配置。
依托产业特色基础,强化各类商贸物流园区的功能整合。推进综合商贸物流园区的分工整合及专业物流园区的分类整合,打造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网络化的现代物流园区,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分级互动、相互配套的商贸物流园区发展格局。
注重对现有仓储、运输等商贸物流基础设施的整合利用,加强物流园区与公路、铁路、水运和航空运输设施的资源共享,引导物流资源向商贸物流园区集聚。以节约集约用地为重点,积极盘活并整合商贸物流园区的闲置土地资源,明确用地类型,严格使用标准,强化商贸物流园区用地管理,提高商贸物流园区土地利用的集约化水平。
第三节 提高物流园区现代化水平
积极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在商贸物流园区的开发应用,提升园区在产品可追溯、在线调度管理、全自动商贸物流配送以及智能配货等领域的信息化与智能化水平。整合园区信息资源,加快推进商贸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
加快推进自动分拣、自动导引车辆(AGV)、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化装卸系统等先进物流装备在园区的应用,推广RFID、GPS、GIS、EDI及甩挂运输等先进技术,推动条形码等物流技术以及托盘、集装箱等物流装卸设施设备的标准化,加快仓储、转运设施、运输工具的标准化改造,不断提升园区技术装备及标准化水平。
第四节 完善商贸物流园区综合服务功能
强化运输仓储、中转联运、区域分拨、城市配送、货运代理、信息服务等基本物流功能,实现各环节之间的协调对接,提高一体化、专业化物流服务水平。积极开展流通加工、商贸运营、电子商务、商品展示、教育培训等延伸服务,提高园区的物流金融、供应链设计、管理咨询、技术研发等增值服务能力。
积极引入工商、税务、海关、商检等政务部门及银行、保险、会计、律师等商务机构,构建园区政务服务、公共信息、投融资等服务平台。开展车辆管理、检测维修、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全面提升园区配套服务能力。推动基础物流服务、增值服务及配套物流服务的有机集成,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综合性、一站式服务。
第五节 提升商贸物流园区运营管理能力
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总体要求,推动商贸物流园区管理机制和运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建立完善政府规划引导、公司化运营的物流园区经营管理体制,鼓励商贸物流园区组建管理委员会或成立统一的经营管理公司,有效开展园区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
立足商贸物流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打造一批高水平、专业化的运营管理团队,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设立地区总部、采购中心和配送中心,壮大一批品牌物流企业,促进园区物流、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的集成化运作,增强园区的营运能力,进一步提升园区服务能级。
第六节 推动商贸物流园区创新发展
引导园区积极引入供应链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运用VMI、JIT等先进物流运作模式,为客户提供一体化、个性化和精益化的供应链物流服务;鼓励园区发展城市公共货运、共同配送等新型物流形式;积极开展仓单质押、保兑仓、存货质押、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以及票据融资等金融业务,完善物流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商贸物流园区发展模式,推广“物流+商贸”、“物流+金融”、“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创新物流园区投资、运营模式,打造具有黑龙江特色的物流园区投资平台,培育并推广黑龙江物流园区模式,在全国建设一批具有黑龙江品牌的商贸物流园区。加快推广绿色低碳技术,鼓励园区采用节能环保的物流设施,开展逆向物流服务,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积极推进物流园区之间的分工合作,整合服务功能,实现协同运作。按照既要保障商贸物流园区发展,又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研究物流园区建设标准和要求,推进建立各类物流园区的服务规范,开展商贸物流园区建设和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
第六章 黑龙江省商贸物流园区发展重点工程
第一节 谋划中转联运建设工程
在全省商贸物流园区一级布局城市,以提升重点商贸物流园区的中转联运能力为目标,谋划铁路货场及机场货运中转站的新建和改造,争取建成一批具有集装箱多式联运中转设施、连接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转运设施,能够实现不同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的商贸物流园区。在商贸物流园区二、三级布局城市,依托货运枢纽、产业集聚区、边境口岸等,加强园区中转场站设施、园区与综合交通枢纽之间连接通道建设,推进设施共用、资源共享,建成一批具备良好的集疏运体系、中转能力强、能够开展多式联运业务的商贸物流园区。以减少环节、提高效率为重点,加强园区与铁路货运站、边境口岸等交通枢纽的战略合作,推进园区与综合保税区、边境口岸等海关特殊监管区的业务联动,推动园区与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产业集聚区的融合互动,构建物流快速通道,实现资源共用、功能共享、互利共赢。
第二节 推进产业联动发展工程
商贸物流园区作为物流产业联动发展的枢纽节点,应发挥其在商贸物流产业联动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协调作用。从服务的组织和产业关联的角度来分析,商贸物流产业的运行涉及到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商贸物流园区的基础设施。包括综合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系统和物流节点设施系统,点与线结合成为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二是商贸物流园区的物流装备。包括各种方式的运输车辆、搬运装备、仓储装备、分拣、包装、条码印刷和识别,以及信息管理与服务、物联网等商贸物流信息系统等;三是商贸物流园区的运作管理与服务。物流园区的产业联动发展工程既包括以上属于商贸物流产业内部细分的行业之间的联动发展,也包括商贸物流产业与制造业、其他服务业的联动发展。
第三节 信息平台开发工程
商贸物流园区信息平台是信息交换的介质性平台,它具有整合物流活动所包含的各行各业信息资源的能力,并进行充分挖掘、加工和利用,成为开展物流管理与服务重要的信息载体,确保政府、企业、客户、场站多方之间进行信息的充分交换与共享,运输管理与生产活动参与各方有机衔接、协调配合,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商贸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应能够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加强商贸物流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面向行业主管部门、运输与商贸物流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可靠、有效、实时的物流信息服务,以保证物流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为行业监督管理、运输与物流管理、生产与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该系统的建设还将提高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如GPS、GIS等,全面促进物流信息现代化的发展。
第四节 “一带一路”开放工程
我省提出谋划建设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总体设想,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龙江丝路带”是一条国际贸易的物流带,要积极向上争取纳入国家战略,力争国家在铁路交通基础设施上对我省给予更多更大投入,加快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扩大投资稳增长。“龙江丝路带”是一条要素集聚的产业带,具有运输时间短、成本费用低的明显优势,对于国内面向俄罗斯、欧洲的外向型企业具有巨大吸引力,吸引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的企业向我省转移和集聚,壮大外向型产业体系,把我省打造成承接国内产业转移新高地。“龙江丝路带”是一条互利共赢的开放带,有利于我省打造跨境产业链,利用国外资源缓解国内、省内资源约束趋紧的矛盾,用国外市场来弥补国内市场需求不旺的问题,促进我省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来转方式、调结构,以建设大通道繁荣大贸易、兴起大产业、促进大发展。
第五节 智慧物流创建工程
在一、二级节点城市,选择一批具备良好基础和优势条件的物流园区,开展智慧物流园区创建工程。将无线网络、3G/4G网络、RFID、传感器、云计算等新一代的IT技术充分应用到物流行业中,将物联网和互联网整合起来,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最终实现现代物流的自动化、网络化、可视化、实时化跟踪和智能控制。建立在信息技术的支撑基础上,将物流系统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加工配送等环节均纳入信息系统的控制之下,实现系统全面感知、及时处理和有效调整。以信息技术为依托,通过物流系统的建设,实现物流自动化、创新化、准确化。
第六节 配送系统建设工程
商贸物流园区建设过程中,将城市配送功能设施融入其中,将城市配送网络与城市物流网络建设融为一体,集聚龙头企业,整合物流配送资源,为电商物流企业、区域分拨物流服务、商贸服务类配送企业、行业服务类配送企业、工业服务类配送企业、运输服务类配送企业提供优先发展空间,实现城市交通节点和对外运输枢纽的合理衔接,提供全面、全方位的物流配送综合服务,构建以物流园区为基地的城市配送网络。
第七节 冷链体系培育工程
冷链物流作为服务生产和居民生活的专业物流服务,需要在各个城市实现网络布局,提供包括干线上的冷链运输服务,以及为城市蔬菜、水果、肉禽制品的各级批发市场、各个超市、城市蔬菜直销店、OTC药店等不同销售品类、不同层次的网络节点进行的冷链运输服务。通过物流园区的冷链仓储和冷链运输,构建城市之间以及城市内部的冷链物流体系,并作为园区的专业物流服务延伸,将增强黑龙江省各个物流园区之间的运输联系,促进物流园区和城市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
第七章 黑龙江省商贸物流园区发展政策措施
第一节 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协调
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统筹推进园区规划实施,完善政府监管,营造公平有序的物流园区发展环境,引导和推动园区健康发展。
二、优化整合资源
按照全省产业布局和各城市的经济区位、发展定位,优化整合现有物流基础设施资源,尤其是合理调整全省重点物流园区发展布局。本着提高物流运行效率的原则对已经规划建设的物流园区进行全面梳理,强化物流功能作用,提高物流设施比例,建立良性的物流园区建设发展机制,将物流园区真正建设成为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牵动性的公共服务设施。
三、加强规范管理
各市(地)要按照国家、省商贸物流园区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和要求,制定本市的商贸物流园区布局方案,严格控制商贸物流园区数量和规模,明确商贸物流园区建设和管理标准,提出已有物流园区及现有物流设施的整合方案,因地制宜合理新建商贸物流园区。各物流园区布局城市要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物流园区的发展需求,科学确定商贸物流园区的选址、功能定位、建设规模、空间布局等。
四、开展示范工程
在全省商贸物流园区实施分等定级,同时选择一批发展条件好、带动作用大的园区,作为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加以扶持推广,从科学规划、基础设施、功能配置、规模水平、集聚集约、运营管理、模式创新、节能环保等方面加以强化提升,在此基础上,加快培育和创建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
五、构建服务体系
在商贸集聚区规划建设配套的物流基础设施,提升商贸集聚区的功能和经济辐射能力;在物流园区周边规划建设大型商贸集聚区,形成物流与商贸空间匹配、产业融合、互动发展。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将电子商务作为我省商贸业创新发展、提档升级的切入点,培育电子商务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子商务服务总部基地。
六、完善法律法规
要从规范各级政府管理行为、各类企业经营秩序的角度,完善配套衔接的各种法律、法规,营造有利于物流园区建设和运营的法规环境,如招商政策、土地合理使用、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劳动者权益保障等,切实以商贸物流园区的发展现状及所遇到问题为立足点,订立和协调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
第二节 政策扶持
一、土地支持政策
各地应及时将商贸物流园区纳入所在城市的各类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规划和建设,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合理安排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对国家级、省级示范物流园区新增建设用地,优先列入各地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对国家级、省级商贸物流示范园区列入省年度重大项目投资计划的项目,省会同市县积极做好用地计划保障。
二、投融资政策
适当放宽对商贸物流园区投资强度和税收强度的要求,鼓励物流企业入驻物流园区。做强物流园区融资平台,通过银行贷款、股票上市、发行债券、增资扩股、吸引外资和民间投资等多种途径筹集建设资金,营造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环境。对于国家级、省级商贸物流示范园区,金融机构可根据项目情况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三、基础配套政策
各地要加强商贸物流园区交通配套设施建设,支持开展铁路专用线、码头岸线和园区周边道路的建设和改造,进一步发挥物流园区的中转服务功能。口岸服务型商贸物流园区要加快实行申办手续电子化和“一站式”服务,积极适应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转口贸易等业务的要求,提高通关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