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东西长,南北窄。在其南北中轴线的腹地,有一颗璀璨明珠,这便是华南国际物流园。
珠圆玉润
“选择华南国际物流园,是看中了它的便利。”在这里从事仓储报关业务的小韩一语中的。
确实,这个占地62万平方米的物流园区有着众多独特优势:
——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园区位于深圳市中部,可同时兼顾东西部港区和中部陆路口岸的货物流向,距深圳龙华、坂田、观澜及东莞等珠三角地区所在的工厂集中区域较近,便于工厂与园区之间的货物运输组织。
——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距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皇岗口岸仅6公里,距盐田港25公里,距蛇口港20公里,平南铁路与园区擦边而过,梅观、南坪、机荷、水官、清平、龙大等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将华南国际物流中心“网”入其中。
——园区规模宏大。居于寸土寸金的深圳中心区,整体规划和企业资信较好,可同时开展多项综合性物流业务,业务整体配套能力较强。
——硬件设施完备。仓库、堆场以及接驳场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功能先进,并设计有充足的停车位,方便客户高峰期车辆进入园区作业。
——通关服务环境优越。海关、检验检疫进驻园区现场办公,为园区客户提供报关报检配套服务,企业可现场快捷办理通关手续。
打磨增色
优势虽多,但短板也不少。在与华南国际物流园负责人座谈中我们了解到,由于园区不濒临码头和口岸,开展保税物流业务,客户流通成本相对较高。成立伊始,他们已清楚地意识到这点。
如何扬长避短?经过多方研讨,他们作出了系列改革:
拓展平台功能。通过加大新仓库建设扩大规模优势、提升服务品质增强市场竞争优势、增加业务种类等,实现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佳的营销效果,保障园区仓库使用效率长期处于深圳区域领先水平。
选准时机开拓新业务。积极扩大具有货物周转快、报关数量大的出口拼箱业务;配合周边大型加工贸易工厂(富士康等)物流业务需求,积极开展VMI仓储配送业务;契合龙华新区升级发展规划,尝试开展商贸物流经营。
积极配合政府、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开展试点工作。2006年,园区积极配合海关总署推动区域通关改革,研究推出了陆路跨境物流通关服务新模式——“绿色通道”。2009年,该项目由海关总署正式升级为“跨境快速通关项目”,该项目在园区试点成功后,已在全国陆路口岸通关方面推广应用。
雕琢生辉
一系列的改革终于修成正果:2013年,园区实现监管货物吞吐量达635万立方米,进出口货物总值突破400亿美元,运营至今,进出口货物总值累计突破2000亿美元;园区签约客户近百家,就业人数约3800人。
每年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考察团逾百人次,受到国家、省、市等各级政府的认可,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和资质:列入交通运输部“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全国综合客运枢纽和公路货运枢纽(物流园区)项目,是深圳市唯一纳入国家公路货运枢纽规划的项目、国家首批甩挂运输项目试点单位、深圳市文明示范窗口、深圳市重点物流企业、深圳海关最高级企业管理类别“AA类管理”等。
(蔡 欣 张英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