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新德里与印度新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会晤时说,两个拥有核武器的邻国应该视彼此为“天然的合作伙伴”而非竞争对手。会晤期间,莫迪除了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今年晚些时候访问印度以外,还接受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其访华的邀请。
被外媒称作“印度邓小平”的莫迪上台后,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国家开始争相接近他。“总理收到了太多有关外交方面的邮件”,印度外交部发言人阿克巴鲁丁6月6日如此表示。
2002年的印度古吉拉特骚乱事件发生后,西方国家曾一度中断与莫迪的联系。当年在古吉拉特邦发生过惨烈的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屠杀事件,据说造成上千人死亡,当时莫迪恰好担任该邦首席部长,很多人认为他应对该事件负责。
在“莫迪旋风”(Modi wave)刮遍全印之时,西方世界的态度也早已发生转变: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其上台前就表达了希望邀请莫迪访美国的想法,6月初并派出同样来自古吉拉特邦的印裔助理国务卿赴印度访问。
来自印度的消息称,作为就任后首个出访地,莫迪计划6月访问苏丹,7月访问日本。据笔者了解,有驻北京的印度记者早早开始提出申请,希望届时去日本报道。对此《日本经济新闻》评论,正试图加强与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关系的莫迪似乎有意牵制近年来加速接近不丹的中国。自2001年10月开始,莫迪连任四届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古吉拉特邦被中国媒体比作“印度的广东”,在莫迪执政期间,该邦经济实现迅猛增长,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吸引外国企业投资方面尤为突出。为争取外国投资和学习经验,莫迪还多次访问中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国。从2002年4月至2012年3月,该邦年均GDP增速为10.27%,高于印度7.9%的平均值,工农业增长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笔者在今年选举期间赴印度圣城瓦拉纳西采访时,多次遇上印度人民党的摩托车队伍—他们戴着极具代表性的橙色帽子,挥舞着印有巨型莲花标记的旗帜,沿途发放种类繁多的宣传册。宣传册由印地语撰写,配有古吉拉特邦的图片—成排的别墅区和小洋房、良好的交通设施、便利的水电系统等。有当地民众指着宣传册上的图片说:“如果瓦拉纳西能有这当中的几样,我就满足了。”
“这么多人选择莫迪,不是因为人民党多么好,而是国大党(前总理辛格所在的执政党,也是印度历史最长的党派)实在太糟糕了。”许多印度学者都向笔者表达了类似的想法。执政长达10年的辛格在今年5月下台。在其第二任期,辛格保守甚至带有几分“书呆子气”的执政风格饱受批评。在新德里的书店,两类政治书籍销量排在前位:“国大党是否正在消亡”和“莫迪经济学究竟是什么”。
不过,一位在古吉拉特邦任职七年的官员向笔者坦言,把古吉拉特模式的成功归功于一个人显然是夸张的,正如将2002年的事件全部归罪于他一样。实际情况远比媒体所宣扬的复杂。不过,他认为莫迪在大选中提出会实行“重视经济增长的改革”,契合了民众心底的愿景。
就在莫迪就职典礼前一天,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率团抵达印度。德国电视一台称赞为这是“南亚宿敌的崭新开始”。《印度斯坦时报》披露,邀请外国贵宾观礼的决定来自莫迪本人。该报认为,莫迪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将是总理对印度外交政策的主导。
莫迪已经获得大量赞美和实干家的评价,但印度的问题很难仅靠一个强势的领导人就能解决。美国《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列举了莫迪新政府所面临的5大挑战:振兴印度经济;与国际社会,特别是南亚邻国培养良好的关系;保护国内少数派宗教;应对国内治安和反政府武装。而今,莫迪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谈到莫迪上台后对中国人最直接的影响,北京大学南亚系的印度籍学者高兴地向笔者举了一个例子:之前中国赴印度的签证办理非常麻烦,最近大使馆调整,现在去印度签证两天就可以拿到,对印度来说是很大的变革。此前中国企业家到印度因办证难深受其害。“因为莫迪对企业家很重视,他还没正式上任,印度驻外机构就已经用实际行动来迎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