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文化基金会主席杨澜5日在四川芦山接受专访,就灾后救援与重建、慈善公益组织救援模式等问题进行探讨。
当天,杨澜率著名主持人柯蓝、刘硕等一行,赶赴芦山县看望部分受灾学生。
这是4月20日芦山地震发生后,杨澜团队第三次走进灾区。芦山地震发生后第二天,杨澜的阳光文化基金会团队,即赴灾区了解情况,掌握需求信息,并安排专业人士为师生们进行应急心理援助与培训。
5月下旬,基金会再赴芦山,确定距离震中龙门乡仅22公里、在地震中受损严重的思延乡第一、第二小学和初级中学3所学校,作为援助项目点。
经由校方提出物品需求,按照标准统一购买的40万元物资,5日下午发放到1000多名师生手中。
未来两年内,基金会将与政府资源互补,提供硬件支持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为师生们提供高质量、系统的心理支持。
杨澜告诉新华社记者,这种灾后救援模式,是阳光文化基金会自汶川地震后逐步探索出来的经验。
“从紧急救援到过渡安置、灾后重建的过程,作为民间慈善组织,我们深知自己更擅长于心理疏导、教育,而不是在震后紧急救援期过来‘添乱’。”杨澜说,五年前汶川地震后,阳光团队在灾后第五天,开始在汶川、绵竹、绵阳一带展开心理疏导,效果积极,“心灵的治疗是持久的、根本性的”。
2008年汶川地震后,中国民间慈善热情如井喷式高涨。“民间慈善力量的兴起,在捐助资源方面,对过去传统力量产生了一定的冲击。”杨澜认为,这种竞争带来的压力,也在不断完善慈善链条。
她希望民间公益慈善机构和政府慈善组织形成多元、互动、合作的伙伴关系,共同搭建专业、完整的慈善救助链条。
汶川地震后,杨澜首倡设立“汶川大地震孤残儿童救助基金”,共募集6000万善款,用于长期解决孤儿的生活、灾后心理辅导及抚养教育问题,几年来近25万孩子从中受益。
“救灾这件事,不只是表达爱心那么简单,还需要不断反思,从实际出发,从民众需求出发,而不是感情用事。”杨澜举例说,曾经出现过灾区孩子一天收到3个新书包,也出现过硬件很好的医院建起来却因缺乏医护人员而搁置等。
她还建议建立更专业权威的灾难信息发布平台,对民众进行更广泛深入的灾难自救培训。
近年来,中国红十字会频受诟病。杨澜表示,有官方背景的慈善机构,如果有决心从内部的深层改革做起,是可以做得很好的。她并举例,汶川地震后,扶贫基金会进行了一系列内部改革和调整,如今运作科学良好规范。
“公益和慈善是每个公民的权力,每个人都有权力表达自己的善;与此同时,政府和社会应该共同营造一个表达和传播的善与爱的畅通渠道。”杨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