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称,全国三公消费总额突破9000亿元,相当于2012年全年财政收入的10%。对此,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回应称,可以肯定的是,“三公经费”没有9000亿这么多。他称三公经费绝非越少越好,更多应该强调适度。(3月26日《潇湘晨报》)
援引相关报道、统计年鉴等相关数据,推测公款吃喝、公务用车和公务出国等三公消费达到9000亿,这一数据当然难言准确性,有可能不足也可能超过,不过却大致可以说明,当下三公消费规模之巨已经到了非高度重视不可的地步,必须下决心、动真格,优化预算、加强管理、大力削减。
刘尚希所长既然坦承,“三公在政府收支分类、预算科目里头没有这种科目,它要从这些科目里头一项项的抠出来”,因为不容易界定很难有个准确的统计,那么又拿什么来“肯定没9000亿那么多”?以一种假想去否定另一种假想,以一种猜测反驳另一种猜测,自然显得苍白无力。
三公经费绝非越少越好,而是要适度、合理,刘所长不只一次表达这样的观点了,谁说不是这个理儿呢?一段时期以来,老百姓反感、抱怨三公消费过度、奢侈,不就是希望能够采取措施将其控制在“适度”的水平吗?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平头百姓,恐怕都没人说过越少越好。
三公消费也好,三公经费也罢,其实大家心里都有一本账,至少眼下还不是要去担心,压缩三公经费,会影响、妨碍政府履行职责。问题在于,连已经达到什么样的“度”还是一笔糊涂账,作为财政部门的专家,笼统含糊地给大家算糊涂账、谈“合理性”,难免会让人觉得是在回避矛盾、敷衍民意。
既然民众对三公消费的关注度这么高,中央也在下决心转作风治理三公消费,作为管钱袋子的财政部及相关部门,不妨先摸清家底,弄清准确数字,给更科学、合理制订三公经费预算提供参考;不妨尝试进行账务处理方面的调整、改进,让三公消费统计不再难,进而更有利于展开专门的动态跟踪、监管,如此等等才是应有的务实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