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路透社10月30日发表文章,谈及中国石油企业在伊拉克的快速发展赢得了当地民众的支持。
原文翻译如下:
从规模庞大的南部油田,再到巴士拉颇为活跃的露天市场,中国在伊拉克变得愈加深入。
北京通过四年前的竞标确保在伊能源领域占据了重要位置。如今中国计划每天从伊购买85万桶石油,占到2014年伊石油预期出口总量的30%。
在伊拉克,从南部大油田到巴斯拉的露天市场,中国正比以往更深入这个国家。
伊拉克起初对中国在其油田的主导地位感到不安。但当中国迅速、且以合乎成本效益的方式提高产量,帮助伊拉克走出美国2003年挥军造成供应中断的阴影,摇身成为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第二大产油国之后,伊拉克的想法为之改观。
“中国是我们在管理及开发油田的商业伙伴,而那些油田都是伊拉克人的,我不认为有甚么主导或威胁的问题,”伊拉克的部长委员会顾问主席Thamir Ghadhban说。
“反过来讲也成立。我想中国也认为伊拉克是他们的最佳伙伴。”
双方计划进一步扩大合作。中石油从埃克森美孚手中买下西尔古纳-1号油田25%的股份,由此成为伊油田最大的外国投资者。中石油还同英国石油公司合作开发伊最大的鲁迈拉油田,并同时运营另外两个油田。一名当地分析师说:“中国的强势地位意味着,若西方公司撤出,伊石油官员不会太过担忧,因为他们找到了替代者。”
雄厚的钱包加上商业灵活性,令中国企业能实现快速增产,这是西方公司难以企及的。伊拉克南方石油公司的一名官员说:“中国人工作既便宜又安静。与其他外国公司相比,他们不太担忧安全状况……他们总是能按时完工。当我们给其他合同商提建议时,总是会说,要像中国人那样。”
对中国而言,获取石油储备是一项战略行动。相比西方巨头和俄罗斯石油公司,北京能接受更苛刻的条件和更低的利润率。一名西方石油公司高管称“中国人很可靠。”除了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也进入到伊市场,这令北京能覆盖整个伊拉克。
专家认为中国在伊扩张的主要驱动力是经济因素,背后的政治考量很少。这一驱动力已将中国从油田推向巴士拉的街道,中国商人正在开设商铺。手机店老板阿里·萨阿迪说:“中国人已成为我们社会的一部分。他们不是陌生人,他们在巴士拉的存在让我们感到整个城市很安全。尽管存在竞争,但他们在这里依然让我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