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重庆检验检疫局探索建立质量安全监管和公共服务两大工作体系,完善执法监管“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以及风险监测、质量责任追溯、质量品牌提升和质量分析通报等工作机制,建立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管理新机制,加快培育出口商品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竞争新优势。
“三互”监管 风险监测
重庆局横向推动质量监管职能部门之间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联合相关部门、行业协会、重点企业建立联动机制,加强质量信息交流,建立质量共治工作机制。纵向加强产地与口岸检验检疫机构的协作,建立产地与口岸信息传递和执法协作工作机制,实现覆盖产品生产、流通各环节的链条式监管。探索建立出口商品质量安全智能监管系统,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的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实现出口商品监管和服务全覆盖。
开发建设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平台,加强质量安全信息采集工作,实现质量安全风险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在此基础上,开展监督抽查、执法检查、约谈等工作,实现风险监测和执法监管一体化、常态化。同时,建立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通报机制,及时向地方政府、执法监管部门、企业等通报质量安全信息。
责任追溯 质量为本
对因质量安全原因被国外退运、通报、召回,以及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造成严重影响的企业,启动质量责任追溯工作。对质量问题产品加强调查分析与处置,采取口岸临时管控措施,强化对企业责任认定与责任追究。对出口不如实申报逃避监管的企业,联合海关等部门依法严惩,切实维护“中国制造”形象。建立重点监管企业名单,采取执法检查、监督抽查等手段加强出口商品质量监管。
将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打击出口假冒伪劣行为作为促进中国质量品牌提升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联合海关、市场监管、司法等部门和行业协会、重点企业,建立出口重点商品打假工作联盟;建立和完善海外打假维权信息收集和通报机制,发挥信息资源在打假维权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结合辖区产业特点开展重点产品、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的打击假冒伪劣出口商品专项整治行动。
推动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培育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企业,发挥标杆企业在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打假维权、检测服务、质量品牌提升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利用检验检疫技术资源,在产业集群、区域经济圈、特色园区或中小企业密集区,搭建检测技术服务平台。联合龙头企业、重点企业打造出口重点商品检测联盟,彼此利用检测资源,减少重复投入。建设出口产品质量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为出口企业提供国外法规、标准等信息服务,引导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发挥标准在质量提升中的引领作用。
以建立汽车、摩托车、显示器等7类出口重点商品生产企业质量档案为突破口,全面收集重点企业出口情况、质量状况等信息。依照“大数据”理念,结合风险监测探索建立重点出口商品“大质量”分析报告,为出口企业、相关行业质量改进提出建议,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同时,将质量状况分析作为推动质量提升工作总结评估的重要载体,持之以恒抓质量提升。定期向地方政府和质检总局报送重点出口商品质量状况分析,向媒体发布本地区出口商品质量状况,让更多的人关注进出口商品质量,关注检验检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