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福建检验检疫局获悉,据欧盟官网消息,欧盟有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完成冲突矿产最终条例的起草工作并提交欧洲议会和理事会通过。尽管欧盟冲突矿产条例的最终文本尚未正式出台,立法磋商仍在继续,但是6月公布的政治共识为文本内容释放了关键的信号:欧盟条例极可能将尽职调查的范围扩大到欧盟的400多个锡、钽、钨、金(3TG)供应链上的进口商、贸易商和零部件制造商,覆盖来自全世界范围内受冲突影响和高风险地区的矿产,而不是只侧重于刚果民主共和国或者其周边国家。
据介绍,锡、钽、钨和金被广泛用于电子、珠宝等产品当中,欧盟锡、钽、钨交易占全球的25%、金交易占15%,是这四种金属及其制品的最大消费市场之一。欧盟冲突矿产法案的实施将波及到近400家欧盟矿产进口商、贸易商和零部件制造商,处于矿产供应链上游的成千上万家冶炼厂和精炼厂将会被要求配合这些被波及的欧盟企业收集矿产来源地数据和开展供应链尽职调查。
联合国定义,“冲突矿产”指是产自刚果民主共和国(简称刚果(金))东部以及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肯尼亚、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和苏丹的锡、钽、钨、金四种矿产。这些矿产通常用作多种电子产品和日用消费品的成分,从手机、笔记本电脑、珠宝,到灯泡、汽车和航空器。每年能给当地的非政府武装组织带来上亿美元的收入。对此,一些国家和地区政府或相关组织提出了实施尽职调查的做法,主要通过公众披露、上游追溯、第三方审核的手段,减少或杜绝在全球矿产供应链中使用来自冲突地区出产的矿产的可能,目前国际上广泛认可的冲突矿产尽职调查步骤是经合组织的《受冲突影响地区和高风险地区矿业责任供应链尽职调查指南》。
据福建检验检疫局专家介绍,我国境内从事锡、钽、钨和金这四类矿产冶炼/精炼的企业,受出口至美国、欧盟市场影响,自2013年开始已有部分企业接受矿产来源地尽职调查展开的认证。企业为此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管理成本,有时还不能通过认证审核。不能通过认证审核的冶炼/精炼企业将面临被终止贸易往来的困境。
欧盟条例对矿种和地域的扩大泛化趋势,将迫使我国更多的矿产和冶炼/精炼企业接受尽职调查的强制认证。为积极引导我国相关企业应上述冲突矿产的管制趋势,质检总局已经着手推进国内冲突矿产监管体系的建立,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冲突矿产标准和监管制度;加强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美国政府责任署、欧盟贸易总司、非洲大湖地区联合会的双边合作,积极磋商,取得初步成效,将“冲突矿产”议题列入中美经济对话,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就标准互认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