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面积118万平方公里,有天然草原13亿亩,牲畜存栏数超过一亿头只,草原肥羊一直是内蒙古畜牧业的主打品牌,也是内蒙古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内蒙古检验检疫局把促进活畜出口作为落实国家质检总局推进农产品出口战略的一项重点工作,在国家质检总局和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不断创新监管模式,把服务送到草原深处、蒙古包前,在推动内蒙古活畜出口、帮助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稳定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
严把“准入”关,规范活畜出口基地建设和管理。出口活畜是高风险贸易,根据中国与沙特两国协议,出口活羊须在指定隔离场所进行至少20天的隔离检疫,这期间要进行临床检查及实验室检测,并进行疫苗注射,确保没有协议规定的疾病之后方准出口。为确保出口活畜的优质安全,内蒙古局及时制定了“内蒙古局进出境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方案”、“出口活羊隔离场监管手册”、“出口活羊检疫监管实施工作方案”,确定了从源头抓质量、抓基地建设的管理思路,把出口活羊隔离场建设作为出口活畜检验检疫监管工作的关键环节,组织人员专门研究标准化隔离场的设计布局,指导企业按照标准选址和建设。加强注册管理,规范准入门槛,并积极帮助企业落实改进措施,制订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完善质量安全体系,强化日常监管工作。在企业出口期间,每个隔离场指派至少两名检验检疫官进行隔离检疫,在对当地疫情普查的基础上,对出口企业收购来的羊只逐个进行临床检查,及时淘汰和处理不符合出口要求的羊只,确保进入隔离场的羊健康无病;加强检疫和卫生防疫工作,最大程度降低检疫风险。隔离期间,加强出口活羊的用药管理,对饲草、饲料进行必要的熏蒸处理,对进出运输工具和其他物品进行严格消毒,同时加强疫病项目的检测,督促隔离场管理人员及时填写“出口动物隔离场检验检疫监管手册”。
全方位服务企业,积极促进自治区畜产品出口。发挥信息优势,经内蒙古局为通辽地区活牛出口企业牵线搭桥,并严格检疫监管,2006年成功促成2217头活牛出口沙特。这是内蒙古在活羊成功打入中东市场后,出口活牛又首次进入中东市场,为内蒙古出口活牛开辟了香港之外的又一个重要国际市场。当获悉蒙古国计划建大型牛奶加工企业,需要陆续引进大批优质奶牛时,内蒙古局抓住机遇,用热情及时到位的服务吸引和留住蒙方客商,首次打开蒙古国奶牛市场,3年间已累计出口“黑白花奶牛”700头,每头平均价格比国内售价高出2000元人民币。
协调关系,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为全方位服务出口,内蒙古局积极采取措施,密切与地方农业、畜牧、商务、交通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共同打造活畜出口绿色通道。与地方畜牧、农业部门建立协作关系,交流沟通农药、兽药管理和当地疫情疫病信息,建立疫情通报制度。与商务部门就出口活畜合同中有关活畜质量要求、检疫隔离条款的签订和隔离场建设等方面及时磋商沟通。在国家质检总局的领导和部署下,先后几次开展了产地调研和工作协调工作,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向自治区政府汇报。自治区政府也就出口活羊相关部门协作问题分别下发了自治区政府相关文件和会议纪要,妥善解决了出口活畜过程中工作环节衔接与部门职责界定出现的问题,为出口活畜铺平了道路。
简化程序,减少环节,提高把关服务的有效性。出口活羊的监管现场锡林郭勒草原,与内蒙古局距离600公里,企业当天装车当天报检,为了不误装船发运,内蒙古局特事特办,检务人员直接到产地发运现场,带着计算机、打印机,现场受理报检、活羊装完车加施铅封后现场出证,为企业节省了大量宝贵时间。每个隔离场相距都在100公里以上,现场监管人员每天都要用八九个小时的时间在高低起伏的草原土路上奔波,在每个隔离场免疫注射、检疫观察、监装,平均每天颠簸200多公里,经常是午饭拖延到下午16:00后,晚饭在22:00以后,从装车点返回驻地,常常已是深夜。
与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密切合作,共同服务活畜出口。内蒙古地区活畜的顺利出口离不开河北检验检疫局、秦皇岛检验检疫局所作的大量工作。产地隔离检疫结束后,所有羊只全部发运到秦皇岛中转场集港,接下来的工作便由秦皇岛局完成。从中转场的日常监管、活羊的查证鉴重到活羊的临床观察、发运上船每一项工作都凝聚着秦皇岛局同志们的辛勤汗水。河北局、秦皇岛局还组织河北省及秦皇岛市有关部门共同商讨建立活畜出口绿色通道,为从内蒙古发运过来的运输车辆开绿灯,确保了车辆运输的安全、畅通,有效地减少了活畜运输死亡,保证了出口活畜及时发运。
内蒙古出口活畜工作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下一步,内蒙古局将全面落实国家质检总局领导关于“打造西部大局,争取更大作为”的指示精神,认真贯彻执行总局各项方针政策,大力促进活畜出口,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和繁荣稳定保驾护航,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