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质检总局在深圳开展《贸易便利化协定》落实及口岸检验检疫放行时间测算专题调研,要求全系统推广深圳口岸检验检疫放行时间测算模式。
0.89天、0.59天、0.49天,2013年至2015年,深圳口岸出入境货物平均检验检疫通关放行时长逐年缩减,3年提速53.77%——深圳检验检疫局以打造“速度最快,费用最低,服务最好”的一流口岸为目标先行先试,为检验检疫推动《贸易便利化协定》落实积累了经验,为外经贸发展注入了“活力”。
规范化+信息化 筑就管理堤防
去年9月,我国正式接受WTO《贸易便利化协定》,成为协议的第16个成员国。加快进出口贸易货物的流动、放行,定期测算并公布其货物平均放行时间,不断发现并突破通关瓶颈是成员国责任之一。作为驻守祖国南大门的深圳检验检疫部门,践行通关提速自是义不容辞。
寨卡病毒病、松材线虫、重金属……每年,经深圳口岸检验检疫进出口货物近百万批。其中,既有疫情风险系数高的废物原料、粮谷大豆,也有与食品安全紧密相关的红酒、水果、水生动物,不同的货物对应了不同的检验检疫监管指标,差异化带来了管理难度的升级,更成为通关便利的“拦路虎”。
深圳局迎难而上,一方面组织业务管理专家对货物受理报检、施检、实验室检测、检疫处理、签证和归档等全过程反复调研,制定管理办法和工作规范,提炼流程关键点和时长测算指标,并公布各类货物检验检疫流程时限,对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另一方面在系统内首创检验检疫流程监控与放行时长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让大数据“说话”,严密监测深圳口岸进出口货物检验检疫全样本、全流程,对任何节点发生的停滞发布预警,并实时横向、纵向对比各类货物在各个分支机构、各个环节的流程时长。
规范化与信息化,一表一里,一静一动,极大地提升了深圳局业务流程管理水平。
差异化+人性化 区别定制流程
对深圳口岸出入境生物制品由原来的“逐批检疫审批核销”改为“一次审批,多次核销”;将原生物制品口岸批批查验,改为入境查验比例最低10%、出境2%;将生物制品卫生检疫审批时限由原20个工作日缩短为10个工作日,对良好信用企业缩短为5个工作日……去年以来,深圳局对进出口生物制品陆续“出招”,实现2015年口岸进出境生物制品平均检验检疫通关时长仅0.392天,缩短23.31%。
这只是深圳局致力于通关提速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深圳局依据自身业务特点,对现行工作流程深度挖潜、优化,推出大量差异化和人性化措施:对经特殊监管区入境货物,实施入区前置检验、出区逐批核销;对入境CCC产品,实施“界定前移、监管分类、查验抽批”的监管新模式;对易腐烂变质货物,设立绿色通道;对重点企业,推行“一企一策”……
各项措施切合企业实际需求,给企业带来了最直观的提速感受。招商冷链负责人说:“这几年,跟检验检疫部门打交道最顺畅,流程也最少,货物通关还一年比一年耗时短。”
据统计,去年,深圳口岸89.6万批检验检疫货物放行时长同比压缩215万小时,为相关外贸企业节约了大量仓储、运输成本。
风险评估+科学检验 缩短检测周期
实验室检测是检验检疫技术执法的基础,也是货物检验检疫流程的重要一环,且该环节往往耗时较长,是通关提速的关键。以一瓶首次入境的红酒为例,样品送到实验室,需经过总糖总酸、二氧化硫、重金属铁铜铅、酒精度、干浸出物等多项检测合格,才能“验明正身”。
为切实缩短实验室检测周期,深圳局加大货物风险分析力度,实施企业分类管理,重点合理降低低风险货物抽样比例,并调整抽样工作模式,缩短送样周期,基本保证样品当天送抵。与此同时,对分样、制样、检测各个环节进行严密监控,并开展了一个样品多种检测项目,将检测时间压缩至最低。
去年,深圳局实验室共对6.3万批货物21.8万个样品实施检测,平均检测时长仅5.24天,3年累计提速38.9%。此外,该局还加大专业实验室建设力度,在蛇口前海自贸片区专门设立红酒实验室,实现2015年进口红酒实验室检测时间仅为5.91天,3年累计提速46.6%。
在贸易便利化进程中,深圳速度、深圳检验检疫速度正显现出蓬勃的活力。
(林晓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