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十一”,物流订单再次刷新纪录。不过,尽管订单量猛增,包裹送达消费者手中的速度却未放缓,似乎反倒比往年快很多。究其原因,在于一场智慧物流的变革正悄然发生。
大数据内核驱动物流升级
“双十一”过后,一场全面提升智慧化水平的物流大战再度掀起。从京东、阿里、苏宁等为代表的电商,一方面加强物流能力的开放共享,另一方面则把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智慧化物流作为各自战略重中之重,向全供应链管理方向发展。
过去的十年,中国网络零售增长迅猛,快递包裹总量远超美国。数据显示,2015年全中国的包裹总量是207亿个。菜鸟网络CEO童文红预计,2016年包裹总量一定会突破300亿个。但多年来,中国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多而不专,且过于分散,导致商品的流通成本居高不下。同时,物流行业面临人力困难、缺乏统一标准、信息化程度不高的挑战,传统物流模式的弊端使其难以支撑未来发展。一旦遇到“双十一”这类全国性大促,物流“卡壳”便成为困扰商家销量和用户网购体验的魔咒。
业内人士指出,快递发展到这个阶段,业务量的争夺已无意义。从消费者偏好来看,他们并不关心是机器人配送还是智能分拣,而是关心包裹是否安全、时效性如何、配送流程能否可视化,换句话说,他们更关注消费体验。
童文红曾在2016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智慧物流分论坛演讲时指出,智慧物流是整个商业链、供应链协同平台的基础设施,没有它可能就没有新的经济转型,“这背后是一场数据的战争,整个物流的"降本提能"必须是一个全链条,从生产端到配送到消费者手上的优化,如果不能做到全链条的库存节约,互联网+物流就不能发挥真正作用。”
正是通过数据和技术的力量,菜鸟能帮助快递合作伙伴监控18万个快递网点包裹运营的一举一动,即时作出决策。“任何一个不愿错失发展机会的物流服务商,都不会拒绝跟菜鸟紧密合作。”天天快递资深副总裁陈向阳坦言。
而京东一直强调技术创新对生产效率的提升,并在多年的运营和创新实践中,积累优质的大数据资源。大数据的应用,为智慧科技的业务层面落地实施提供了展示、评估、预测、可视化管理以及辅助决策等多方面支持,与京东优势的物流科技相结合,搭建了完整而开放的仓、配、客、售后全供应链一体化服务,可以为京东商城以外的商业体系提供服务。并且,在京东物流开放平台中,海量的商流数据、先进的预测和建模技术,可以实现更科学的库存部署,减少冗余库存,保障供应链上游对下游的精准供给,提升社会流通领域的运行效率。
近日,京东集团副总裁傅兵在京东物流品牌战略发布会上表示,“目前,京东物流已能为商家提供线上线下、多平台、全渠道、全生命周期、全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服务。”
京东集团副总裁肖军也曾在揭示大数据对于智慧物流体系中的价值时表示,“目前,京东智慧物流的数字化运营横向分布于仓配客售后的业务全流程,纵向贯穿于决策、预测、评估、可视化管理的全过程,可以利用大数据实现库存的灵活合理分拨,实现销量、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的完美平衡。”
记者了解到,京东通过应用大数据、LBS、机器学习、云计算、智能自动化设备等先进技术,实现了智慧物流的科技布局,大数据在科学仓储布局、拣货路径优化、智能排产、路网规划、动态路由规划、智能建站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以科学仓储布局为例,基于亿级订单的商品关联度挖掘,京东物流建立了数据立方体,深入应用遗传算法,研发出一套科学的库房布局。该算法可有效降低库房合流比例,缩短拣货员的拣货路径,增加满箱率,从而达到降低库房操作难度、提高作业员工效率的目的。在选择新建配送站的地址时,基于订单量、地理坐标、房屋成本等复杂的因素,“智能建站”系统可以进行大数据决策,其中包含综合评价、成本最优、站点数量最少等模型,可以帮助决策者选择最佳建站位置。
今年“双十一”期间,京东物流仓配商家数量同比增长超150%。此外,京东物流还为贝因美(002570,股吧)、小牛电动车等企业实现仓配一体化,整合库存管理,并不断深化双方的合作。“双十一”期间,京东物流的仓配商家数量同比增长156.7%,外单量实现了五倍的增长。
“无人”颠覆电商销售模式
不仅如此,随着电商规模的增长,以及消费者对物流时效要求的提高,不少物流企业都试图引入科技提升效率。
在京东的智慧物流科技布局中,“无人”堪称最明显的特点。京东通过创新性的硬件设备和模式创新,打造全自动化的无人智慧仓库。记者在其无人智慧仓库中看到,拥有3D视觉系统、动态分拣、自动更换端拾器等功能的DELTA型分拣机器人,可以惯性导航、自动避障的智能搬运机器人AGV,运行速度高、定位准确、性能稳定、安全监测的SHUTTLE
货架穿梭车,高重复定位精度、载荷最高达165公斤、臂展接近3米的六轴机器人6-AXIS……京东构建了一套系统化的整体物流解决方案,支持分拣、搬运、拆码垛等仓储全流程的自主实现。
而菜鸟方面介绍,目前已在智慧物流方面精心布局,并有一个个具体的智能产品落地。通过大数据系统连接后,这些产品又组成了一个个系统的智能仓库。
公开资料显示,在广东、浙江、天津,菜鸟的大型自动化流水线和智能机器人开仓库内高效运行,大大提高了商品拣选、打包和出库的流程。早在8月,广州的智能仓库就已刷新中国电商仓储智能化的新高度。这条几千米长的流水线把过去“人找货”变成“货找人”,日处理商品件数达百万级,生产一个包裹最快只需3分钟。2016“双十一”物流报告显示,根据测算,在传统需要2000人的仓库,运用自动化流水线后,作业人数可减少到500人以内。同时,现在拣货员每天只需在相对固定的工位活动,同样的工作量,一天下来才走1公里左右,只有以前十分之一。
除了自动化的流水线,机器人也在菜鸟仓库内开始测试运行。从消费者下单到出库的整个过程,AGV机器人、智能缓存机器人、360度运行的拣选机器人、带有真空吸盘的播种机器人流水作业,上演了一部机器人总动员。当货物走出无人仓后,就将依靠无人机和无人车送到用户手中。据了解,“双十一”期间,京东自主研发的无人机在江苏、陕西、北京等多地开展了乡村配送,京东无人车也送出了第一单。京东机器人仓、机器人分拣中心、自动化分拣中心也于“双十一”正式启用,全面利用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据感知提升了运营效率。
由此来看,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无人”模式为代表的京东智慧物流,不但会改变现有物流概念,甚至更可能颠覆现有电商销售模式。肖军展示了一系列未来物流场景:一个自动驾驶集装箱车队行驶在高速公路上,途经城市居民区,一群呆萌可爱的小电瓶车从集装箱中开下来,直接送货上门,消费者只需扫码,收货;集装箱车队继续行进,到达农村地区,一队无人机自动起飞,各自到达客户位置,自动悬停在一米高度,将货物交给偏远地区的消费者后迅速飞回集装箱等待下次指令……这就是京东物流将为消费者带来的应用场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们都会出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零售行业线上线下融合、定制化等趋势日益突出,但物流行业仍面临供应链成本居高不下、社会化物流不健全等问题,大量零售业商家在向“互联网+”的转型中遭遇供应链管理的巨大挑战,而这正是电商看好的潜力市场,遂纷纷布局智能物流,这不仅是基于传统快递行业痛点,也是为了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争夺话语权。而在传统物流之外,基于电商行业、外卖O2O兴起的冷链物流、“最后一公里”短物流等新业务也不断涌现,既是制约消费市场的重要瓶颈,也是行业“互联网+”改造的蓝海。
此外,近几年物流行业正在发生物流综合化、技术驱动化、网络全球化和生态共享化四大趋势变革。智慧化的趋势主要体现在降本增效,区别于以往传统物流,如今的竞争更注重大数据分析给商家带来的效率提升。一些不擅长供应链管理的企业,在采用电商提供的物流服务后,库存周转天数和发货时间大幅缩短,客户满意度和销售额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