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雨顺
11月7日,记者从湖州市港航管理局获悉,交通运输部已正式批复同意浙江省湖州市创建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湖州成为全国首个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标志着湖州逐步形成内河水运、临港产业、生态城市“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湖州模式”,对于全国内河水运转型发展具有标杆意义。
长湖申线、湖嘉申线、京杭运河连接上海、贯通长江,一条条内河航道宛如长江龙头上的“龙须”,支撑着湖州沿河临港经济的命脉。目前湖州航区500至1000吨级高等级航道达到了316公里,占通航总里程的26.8%,里程和占比位居浙江省前列,水路运输承担浙江内河40%左右的货物运输总量和货物周转量。湖州港是我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港口码头泊位年通过能力达到1.29亿吨。
2014年,湖州市围绕内河水运转型发展主题,抓住矿产资源综合整治契机,加快推进港口资源整合和码头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临港临河产业和内河集装箱运输,启动了示范区创建工作,在港产城联动、河海联运、绿色水运发展等方面,走出了一条具有湖州特色的内河水运转型发展之路,为全省乃至全国内河水运发展示范“领跑”。
交通运输部在批复中认为,湖州市内河水运资源丰富,集装箱河海联运发展潜力大,具备港航管理创新实践基础和港产城融合发展条件,具有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区位优势。湖州市先行先试,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内河水运转型发展“湖州模式”,对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