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从伶 王海涛 王 川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今年前三季度,我们出口紫苏将近300万美元,打破历史记录,非常感谢检验检疫部门给我们公司送来的技术和帮助。”连云港圣叶有限公司副总李文彪兴奋地告诉笔者。
300万美元的出口额,对很多大企业来说也许不值一提,然而对这家成立不足4年的农产品企业来说却意义非凡。从2002年开始,我国出口紫苏由于农药残留超标先后7次被日本厚生劳动省通报并销毁,全国80%以上的紫苏企业迫于市场的压力和产品质量的瓶颈不得不选择倒闭或退出日本市场。创业前3年,圣叶公司出口额始终在100万美元左右徘徊,面临技术短缺、产品质量瓶颈等诸多问题。针对企业面临的困境,江苏连云港检验检疫局多次深入企业,了解企业需求,送技术、强监管、防风险,帮助企业突破瓶颈,迎来发展的春天。
技术服务加强自控
“高水平的管理人员,是企业发挥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重要保证,我们一定要注重技术服务,引导企业管理人员提高质量安全自检自控水平。”这是连云港局食监处处长张连军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3月21日,晴,7℃~17℃,叶片生长良好,观察无蚜虫、白粉虱等病虫害,补光,开始采摘大叶。”圣叶公司的植保员老吴,每天都要在工作之余做好基地农事操作记录,详细记述当天的天气、病虫害发生、农药配置和使用、施肥等情况。
通过这种方式不但保证了产品质量溯源可靠,而且为基地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今,老吴已经记满了3个本子,企业产品连续200多批次顺利通过日本官方近乎严苛的抽检。“连云港局编写的《植保员实用工作手册》详细说明了紫苏及其他蔬菜的病害防治方法。多亏了检验检疫人员的技术指导与培训,尽管紫苏是高风险农产品,但我们面对日本的官方抽检信心十足。”圣叶公司钱总介绍说。
车间管理是紫苏卫生控制的重要一环,连云港局运用自身的职能优势,为企业培养出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车间工作人员,现场对他们进行安全卫生知识培训,再通过他们的日常管理持续提升全体员工的安全卫生意识。
监管前移保障源头
今年以来,连云港局积极转变出口食品监管模式,在全省系统率先探索实施“基地监管+企业监管+产品抽检”的监管模式,即在基地监管和企业监管符合要求的条件下,出口食品抽检合格则直通放行。通过监管关口前移,有效提高了通关速度,大幅降低了企业检测费用,然而这也对企业的质量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外对我国出口食品农产品最为关注的是安全卫生指标,而安全卫生指标控制关键在源头,也就是基地和车间,这是监管前移的重点和有效抓手。”连云港局副局长徐贵业指出了监管模式转换的关键所在。为落实这一要求,检验检疫人员与企业管理人员一道,根据紫苏生长季节和企业发展阶段,制定基地和企业监管计划,帮助企业改进管理体系。在执行出口食品“国抽”和“省抽”计划的基础上,根据产品用药情况和日方关注项目,科学制定出口紫苏地方抽检计划,实现检测项目和生产过程全覆盖。同时,检验检疫人员主动思考,利用抽检计划帮助企业验证农药使用间隔期,判断农药是否含违禁成分,逐步摸索科学用药、科学采摘的种植模式。
农药残留是出口紫苏面临的最大威胁。为此,检验检疫人员联合紫苏出口企业共同申报的江苏省检验检疫课题《高风险连续采摘类出口蔬菜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获得立项,成功帮助企业完善农药使用技术规范、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等九个方面的质量控制体,指导企业更多使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非化学虫害控制方法。
预防为先杜绝隐患
输日紫苏风险无处不在,田间用药管理、灌溉用水安全、车间员工卫生、集装箱冷藏温度等各方面风险都要考虑到,任何风险转化为危害,对企业都有可能是致命的,只能预防为先杜绝隐患,绝不能等危害发生再去补救。为有效防控风险,连云港局和企业之间建立了定期风险会商制度,通报风险信息,统一采取措施。
今年6月,一条“市林业部门将开展飞机喷撒药物防治第一代美国白蛾”的新闻引起连云港局警觉,喷洒用药是否会对紫苏出口造成影响?检验检疫人员立即将风险信息告知企业,同时与市林业站取得联系,全面了解防治区域、时间和拟喷洒药物等情况,并立即赴企业开展风险会商。连云港局及时向林业部门说明紫苏出口要求,告知林业部门紫苏出口备案基地及水域所在,尽量避开此类区域药物喷洒,同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在必要时对涉及的基地产品、水、土壤进行检测,并加强产品相关项目的监控检测。通过及时的应对措施,连云港局有效防止了大面积不合格情况的出现,并在企业和林业部门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抓质量才能求生存、促发展,随着输日紫苏逐渐驶入快车道,该产业已成为连云港出口蔬菜的重要增长点。下一步,连云港局将更加注重紫苏基地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帮助企业提升软硬件水平,为产业发展护航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