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耗非常大,如瓜果、蔬菜类,在物流中的损耗大概要占25-30%,发达国家一般是5%,美国就更低了,所以造成了中国农产品的成本很高,这亟需解决”,最近,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副司长贺军伟,在新疆库尔勒市举行的“‘一带一路’现代物流发展战略研讨会”期间做上述表示。
1.
缺乏标准
北京众德冷链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万秋介绍,目前冷链产品占据整个食品领域的30%,但这些产品却很少一部分是在冷链的环境下进行仓储、配送的。因为冷链物流的不完善,给生鲜农产品的流通带来很大的不利。以果蔬为例,损耗率达20%至30%,物流成本更是高达30%至40%。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也曾表示,我国农产品物流环节的损耗平均比例是30%,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则为3%、甚至更低,我国农产品物流环节损耗是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十倍。据悉,在货物运输与产品制造加工中,因在规定的技术和程序下无法避免的损耗,属于合理损耗。
任何产品在仓储、运输及装卸的过程中都有不可避免的损耗,但物流环节的合理损耗标准是什么呢?
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恽绵说:“目前我国任何运输方式都没有准确的合理损耗标准”。
据了解,一些物流企业自己制定合理损耗标准,一般在千分之三左右。在仓储、运输及装卸工程中产生的损耗如果在合理损耗范围内,物流企业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一旦损耗超过标准,物流企业将向客户赔偿损失。
但制定了物流环节损耗标准的物流企业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物流企业没有标准。没有合理损耗标准,损耗就没有限制。
比如影响散货在仓储、运输及装卸过程中损耗的不固定因素较多,如果没有标准,物流企业及工作人员就没有意识去降低损耗,由此会加大损耗率。
另外,物流环节合理损耗没有准确的标准也不利于维护客户的权益。
“我们公司的承诺是‘包丢不报损’,如果客户担心货物损耗,可以进行报价。”在一家物流企业工作的小王告诉笔者,尽管公司明文规定货物仓储、运输及装卸过程中要做到“大不压小”,重不压轻,但是工作人员难免会犯规。尤其是业务较忙的时候,因此货物损失在所难免。
但是这个损失到底算不算合理损耗呢?在我国,这个目前一般由物流企业自己说了算。
2.
损耗严重
农产品物流发展相对滞后,不仅削弱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且成为整个流通体系的瓶颈。
江苏省农委信息中心主任吴建强等人说,相对于城市电子商务和工业品电子商务而言,目前农村物流终端大都不到村,加之农产品物流速度要求高或需采用保鲜技术,损耗多,物流运输成本相对较高,妨碍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开展。
有关专家与业内人士建议,从三个方面布局农产品大物流体系建设。
政府搭建服务平台,减少直接主导行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教授郑风田表示,国家相关部门前些年陆续搞了很多农村物流工程,农业部、商务部、工信部、供销社等都有具体的项目,比如超市下乡、万村千乡工程、冷链物流规划等等,但是总体看成效都不大。
主要原因有两方面,首先是农村太分散,导致物流体系的建设成本很高,政府与企业都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其次是由政府主导物流体系建设,效率比较低。一个简单的例子,邮政快递的收费就明显比淘宝、京东的快递费用高。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郑风田举例说,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快递体系近年来发展很快,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各类物流快递企业也取得了快速发展。这是因为政府打造了一个物流行业发展平台,提供企业需要的各种服务,但政府并没有直接主导产业发展,而是由市场引领行业发展。
他建议,政府要打造一个良好的物流业发展平台,特别是针对农产品物流的产业特点,开展动产、仓单、商铺经营权、租赁权等质押融资,并拓展融资渠道,加快行业发展。
一些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相关人士表示,现在大城市都有物流园区,但是在农村想建一个仓库却很难找到建设用地,基层政府也没有相关的政策支持。
海南省东方市是我国冬季玉米最大的产地之一,当地多个玉米种植大户反映,他们希望在产地附近建设一家冰厂,用于储存鲜玉米,但是分管副市长出面协调了几次,仍然得不到工业用地指标。
“农村缺乏冷链物流设施,是导致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位业界人士说。
他建议,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大型电子商务企业向农村延伸经营网络。对于淘宝、京东等有能力的龙头企业,应当鼓励其加速农村物流体系建设。与此同时,支持中小物流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或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创建农业物流示范基地,促进物流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3.
各有妙招
农产品损耗严重,多是流通链出了毛病。11日,在全国农产品流通工作现场会上,六家规模企业介绍了各自在流通环节中降低损耗的先进做法,给潍坊的电商从业者提供了有益借鉴。
由于农产品最初一公里冷链基础设施不完善,产地冷库和批发市场缺乏,农产品采摘后难以在第一时间预冷、分级、包装、标准化,导致农产品损耗高,很多农产品物流环节的损耗率达20%以上,成为“市民买菜贵”的推手之一。
“源头采鲜、中间保鲜,门店才能卖鲜。”一亩田集团副总裁高海燕说,改善农产品流通问题应从源头抓起,对产地批发市场进行改造,加强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产品低温仓储、分级包装、电子结算。
山西美特好集团则引入标准化载具进行物流作业,大幅减少了生鲜损耗。王成总监说,他们曾做过一项统计,1900吨西瓜,采用标准载具后,环比节省损耗费达18万。不仅如此,物流效率也明显提高,常温包装商品收发一车货由2小时缩至20分钟。
如何保鲜并控制成本是低温食品发展的瓶颈。厦门正旸物流公司采用蓄冷式多温层共同配送体系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宋可琪总经理介绍,该模式可避免低温车辆配送时因装卸货品而多次开启车厢门导致车厢内温度剧烈变化及能源浪费等问题。就成本来看,多温层商品配送不仅可利用一般的常温车进行冷链产品少量多样的配送,更因为常温车与冷链车辆数得以合并,可大幅降低出车趟数,更加环保。
山东家家悦丁明波副总裁说,减少损耗,冷运是关键。
家家悦采用全封闭冷链运输的模式后减少了25%的损耗。鲜易供应链公司华北区副总白炎冰则介绍了“共建智慧生鲜供应链生态圈”的经验,“冷链马甲”通过资源整合,可为供应链用户节约物流成本10%以上。顺丰集团冷运事业部销售总监周宁辉则就公司正在推广的EPP循环保温箱进行了介绍,该箱不仅能锁住农产品的“鲜”,还能重复使用,节能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