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亮
创新思路:锻造自身建设“铜头铁臂”
“打铁还需自身硬”,随着诸多高科技手段的陆续应用,沈阳海关的“筋骨”越来越强壮,监管能力大大提升。
“科技+制度”是海关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廉政风险防控效能的崭新思路。海关系统开发推广了中国海关办公平台,实现全国海关信息互联、高效衔接,沈阳海关作为前期5个试点海关中切换最彻底、整合最完全、故障率最低的单位向全国海关介绍经验,并得到海关总署办公厅的高度评价。
在全关应用的海关监控指挥体系,实现海关业务运营全景展示、执法风险集中监控、情报线索快速处置、重大行动统一指挥,做到“看得到、听得清、分析准、控得住、处置快”。
沈阳海关还应用了执法风险预警处置系统,利用科技手段功能高效、定位准确的优势,进一步加大了对权力管控约束,增强了反腐倡廉合力,凸显了科技反腐作用。
这些管理系统的应用很好地促进了海关中心工作的开展,更提升了沈阳海关监管和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近五年来,沈阳海关关区进出口贸易总值增长了1.07倍,达109.3亿美元;监管货运总量增长了 0.79倍,达1032.6万吨;实际入库税收总额增长了1.67倍,达102.4亿元。同时,知识产权保护、反恐等海关非传统职能也不断拓展。而在此期间,沈阳海关人员仅增加了50余名,增长幅度不超过10%。
创新技术:实现海关监管“耳聪目明”
在沈阳桃仙机场海关的旅检现场,一件行李引起当值关员的注意,因为旅客托运行李预检系统显示,这件行李里物品种类比较单一,几乎装满了小球状的物品。该关员当即通过系统进行标记,将带有RFID识别芯片的标签粘贴在行李上,一起象牙制品走私案因此被破获。这种场景在近年来沈阳海关的监管工作中并不罕见。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海关工作也不例外,海关每次监管能力的提升都伴随着科技应用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海关在监管工作中积极引入云计算技术,提高海关内外部基础资源服务响应能力,为适应快速变化的改革业务需求奠定坚实基础;引入大数据技术,支撑情报研判、风险分析、企业信用评估、宏观决策等业务应用,为建设智慧型海关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引入物联网技术,支撑信息采集、职能联网等业务应用,实现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三流交互,打造智能化海关新监管体系。
这些主流新技术的引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有线、无线网络高效融合,各类信息快速交互,海量数据分析处理,计算能力弹性扩展等方面的优势,有力推进海关业务向“一线通得快、二线管得住、信息全面共享、业务高效协同”的方向转变。
创新手段:服务经济发展“有的放矢”
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需要更多的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近年来,沈阳海关主动作为,借助高科技手段,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围绕服务型职能政府转型主题,沈阳海关加强了与检验检疫部门的协作,应用数据共享和系统对接等手段,打造国际空港关检合作示范区。落实“三互”、“三个一”等举措,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客、货运渠道开展全面合作,建立关检无障碍通关通检协作模式,在示范区内实现关检信息便利交换及共享,全面提升通关效率。
企业需要贸易便利化,沈阳海关优化通关管理系统,建立区域通关一体化、无纸化通关等便捷通关新模式,保障支持邮件快件通关改革需求,促进外向型企业和国际物流企业的发展。
跨境电子商务是辽宁的新兴产业,沈阳海关实现了新业态下海量数据的交换、存储与分析,成功解决卡口核放技术实现等多个技术重点难点问题,有效促进了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装备制造业是辽宁的基础产业,沈阳海关主动创新属地海关职能实现方式,采取以集中申报、集中缴税、集中监控为标志的相对集中管理模式,通过前置服务、后续核查等方式,将口岸通关现场非必要的执法作业前推后移,进一步简化通关手续,降低企业的物流、时间、资金成本,有力地提升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