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门心洁
今年7月1日,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已在北京、天津海关正式实施。据海关统计,截至8月10日,已有超过50万票进出口报关单按照通关一体化的方式运作;而根据估算,通关一体化模式下,企业的通关成本可节省20%至30%,物流成本至少可降低两成。
2013年5月,京津“双城记”发展战略提出后,海关总署就在思考和谋划京津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北京和天津海关也在着手研究全面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提出后,海关总署又决定将石家庄海关纳入改革。到2014年4月,改革方案出台并于7月1日付诸实施。“我们都想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共同愿望凝聚共识,把规划蓝图变为现实举措。”天津海关关长李佩林有着这样的体会。
改革不可避免地存在利益羁绊,改革的过程往往是个“一动就痛、不痛不通”的过程。改革之初,京津冀海关确实曾为业务规模、税收数量的增减变化而困扰,也被习惯了的监管模式、业务流程所束缚。但是,他们都能够自觉摒弃“一亩三分地”的思想,把工作重心聚焦到解决程序繁琐、降低企业成本等一系列根本问题上。“打破利益藩篱必须要有壮士断腕的魄力,否则难以将改革进行到底。”李佩林有着深切的体会。
为推动改革,海关总署对相关制度同步作出调整,特别是区域税收考核等一系列根本性制度的出台,铺平了改革道路。为确保改革如期实施,京津冀三地海关和海关总署有关部门倾尽全力,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系统测试、内外培训、规范制定、通关应急等艰巨繁重的任务。“前段时间我们已经没有昼夜之分,没有公休日了。”天津海关业务专家徐可欣描述了当时的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