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郭羽
从今年8月起,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14项海关监管创新制度,将陆续在长江经济带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全国海关范围内复制推广。
据了解,上海海关在今年4月22日发布了14项海关监管创新制度,包括“先进区、后报关”、“自行运输”、“内销选择性征税”、“集中汇总纳税”等。从海关工作看,试验区挂牌以来总体运行情况良好,成效符合预期。
一方面,制度创新红利初显,有效提升了通关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4月,试验区共办理“先进区、后报关”业务1109起,货值2.6亿美元;办理“自行运输”业务57起,货值1004万美元。区内企业反映,货物通关时间平均缩短2-3天,节约物流成本10%左右。
另一方面,市场活力明显释放,1-4月试验区海关新注册企业数同比增加11.6倍,达2698家,呈快速增长、多元发展态势,自贸试验区海关已注册企业总数达8357家。
另外,贸易规模稳步增长。今年1-4月试验区海关进出口值405.2亿美元,同比增长14.5%。区域功能不断拓展,推动总部经济、跨境电子商务、全球维修、融资租赁、文化贸易等10个领域约350家企业功能拓展,涉及进出口货值超百亿美元。
海关总署副署长孙毅彪表示,建设自贸试验区重点是通过改革先行先试,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是一项全局性的改革举措,是国家战略。衡量一项创新制度是否成功,既要看点上的情况,更要看面上的结果,只有复制推广后形成的总体成功,才可称之为真正的成功。他指出,认真做好14项海关监管创新制度的复制推广工作,对当前稳定外贸增长也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