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闫新良
对从事媒体行业8年、担任山东潍坊人民广播电台“行风热线”栏目记者5年的于晓萍来说,2011年之前,她对山东潍坊检验检疫局的认知度几乎为零。
“此前,一直没有什么交集。不单是我,在周围很多朋友眼里,潍坊局就是个神秘的部门,连做什么的都不知道。”3月19日,在山东检验检疫局组织的“走转改·到一线”采访报道组座谈会上,于晓萍坦言。
“作为垂直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部门、媒体的接触本来就少,加上潍坊局有‘少说多做、只做不说’的传统,让潍坊局在社会上愈加神秘,不为外人所知。”潍坊局纪检组组长常军说。
然而,这种并非刻意的低调,很快就显示出了负面效应。多年来,在潍坊市组织的行风评议中,潍坊局名次一直不高,2010年终于跌至低谷,在16个参评单位中列倒数第二位。
这样的结果,让潍坊局从上到下都感到委屈和难以接受。作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发祥地,潍坊的保鲜蔬菜出口在全国一枝独秀;潍坊的禽肉出口占到了全国总量的八分之一,禽肉企业获国外注册居全国首位。此外,在有机认证示范区创建、进口把关、服务发展等方面,潍坊局也都做了大量工作。
在于晓萍看来,这样的结果,并非潍坊局自身的工作原因,更多是外界对检验检疫工作的陌生和隔阂造成的。于晓萍说,在后来与潍坊局深度接触后发现,潍坊局人员整体素质之高,工作能力之强,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之大,远远超出了她的想象。“他们在业务方面知识权威,采访时非常顺畅,后期制作基本不怎么用剪辑。”了解了潍坊局的工作后,她感到潍坊局是真正的“幕后英雄”。
“光做幕后英雄不行。”2011年,刚刚到任的潍坊局局长、党组书记张艺兵说,“得让社会了解,才能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才能使群众更好地支持检验检疫工作。”
从此,潍坊局与当地电台、电视台、日报、晚报等地方媒体加强了交流沟通。2011年,与潍坊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开展了“食品安全在我心”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近距离观看工作人员化验学生爱吃的小零食小玩具,听取食品安全报告;2012年,与潍坊电台“行风热线”栏目开展了食品安全进社区、进学校活动;2013年,召集20多个家庭60多人赴出口企业一线参观,报名之火爆远超预期;2014年,开展的“国门生物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邀请地方媒体记者参加,通过孩子的视野,将检验检疫工作传递到每个家庭……
“一系列的活动,揭开了检验检疫的神秘面纱,潍坊局的工作更加接地气,社会对这个局的认知度也更高了。”参与相关活动的于晓萍说。在潍坊市2013年行风评议中,潍坊局在22个参评执法单位中的位次由2010年的倒数第二升至正数第三,从“幕后”走到“台前”,该局的社会认知度得到了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