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黎明
记者 范丽敏
发达的现代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动脉和基础,其发展程度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也是构成国家竞争实力的关键要素。
过去的一年,中国物流业发展情况如何?目前还面临哪些困难?如何在2014年抓住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机遇,全面实现产业升级?带着这些问题,《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中国物流学会会长何黎明。
物流业运行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中国贸易报:2013年,中国物流业发展情况如何?有何新的特点?
何黎明:2013年,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LPI)全年保持在50%以上,预计全年社会物流总额接近200万亿元,同比增长9.5%左右;物流业增加值预计可达3.9万亿元,同比增长8%左右,两项指标增速均比上年略有放缓,但仍快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中国物流业运行总体处于平稳增长区间,呈现以下新的特点:
一是细分市场分化明显,快递、快运、配送等物流市场保持高速增长,但多家大型航运、航空货运企业出现亏损,钢铁、煤炭等与生产资料相关的物流市场持续低迷。
二是多业联动继续深化,跨界竞合开始加速。中远物流、中邮物流、广东嘉诚物流等,分别为天津空客、中国重汽(11.15, 0.03, 0.27%)、松下电器、美的电器等制造企业提供全程供应链服务,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走向深度融合。
三是公路货运、电子商务、国际运输等领域都出现了平台整合的趋势,物流网络下沉发展。
四是资本市场看好物流业发展潜力。2013年,多家产业基金投资快递、公路快运、冷链物流、化工物流、物流地产等领域。
五是区域物流一体化推进。以长三角为例,其跨关区、跨检区通关模式不断创新,形成了多方共同参与的区域大通关协作机制。
六是“物流电商”快速发展。大型企业加大物流信息化投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智慧物流等新技术扩大应用。
七是国务院、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工信部等部门积极推动物流业发展,物流政策环境改善。
中国贸易报:那么,中国物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何黎明:过去的一年,社会物流成本较高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仍保持在18%左右。
此外,中国物流业运作方式粗放、服务附加价值低、区域和城乡物流发展不平衡、人才短缺日益严重、技术应用水平低、行业诚信缺失和资源环境负担较重等问题亟待解决,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也有待落实。
总的来说,中国物流业运行还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物流业要素成本全面提高
中国贸易报:当前,中国物流业面临怎样的国内外形势?有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
何黎明: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纵观国内外形势,中国物流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总体延续缓慢复苏态势。外需市场有所改善,与外需相关的物流领域形势有望逐步好转。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调整加快,对中国制造企业、物流企业抢占国际供应链中高端环节提出更高要求。多边经贸合作趋势明显,物流业必将成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点领域。
从国内看,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的关键时期,物流成本过高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创新物流模式是推动物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
从要素条件看,中国长期依赖的高速增长的成本驱动模式难以持续。能源供求失衡、价格上涨趋势明显;农村可转移剩余劳动力不断减少、人力成本不断提高、对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有待继续加强。更加严格的土地政策使物流业“用地难、地价贵”问题难以缓解;环境污染形势严峻,资源环境成本不容忽视。总体来看,物流业要素成本全面提高,传统的成本和价格竞争模式难以为继。
5点建议打造中国物流升级版
中国贸易报:面对新的形势,中国物流业应如何迎接新的挑战,打造物流升级版?
何黎明: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寻找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打造中国物流“升级版”。
首先,以联动融合为突破口,推动产业物流转型升级。制造业、商贸业和农业等产业物流是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基础,物流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我们要通过流程优化、效率提升和模式创新,发挥协同效应,增强一体化服务能力,建立产业联动新型战略合作关系,不断开拓发展的新天地。
其次,应以配送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做大做强民生物流。人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市场的启动,特别是电子商务的爆发式增长,对物流配送提出了新的要求。物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打通物流“微循环”,做好“最后一公里”,更好地开拓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物流市场,注重商贸物流服务创新,满足更具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再次,以平台整合为突破口,完善物流网络布局。对于现有公路、铁路、港口等公共性基础设施和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等专业物流设施,鼓励平台开放、渠道下沉、互联互通、整合利用。推动信息平台和实体平台融会贯通,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鼓励各类平台创新运营模式,提高网络的渗透力和辐射力。
再其次,以信息化为突破口,推动物流业创新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移动互联、智慧物流等新的信息技术,给物流业带来重大变革和新的挑战。应以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物流企业,加快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发挥核心物流企业整合能力,打通物流信息链,实现全程透明可视化管理。支持有实际需求、具备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物流信息平台发展,推进全社会物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物流信息与公共服务信息的有效对接。鼓励区域间和行业内的物流平台信息共享,促进物流信息互联互通。另外,可以结合军事物流和民用物流的优势和特点,探索物流信息化军民共建互促机制。
最后,以落实现有政策为突破口,进一步营造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需要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统筹协调,积极营造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