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多年来一直没能走出亏损的阴影。按照中国邮政的解释,邮政资费定价低于成本,注定要亏损。出路只有一个:提高邮政资费。
可是,从1995年到1999年,中国邮政的邮政资费,一封平信从0.08元涨到了0.80元,而亏损也从每年47亿元上升到154亿元。
中国邮政多年来一直戴着一顶亏损行业的帽子。这顶帽子什么时候才能摘下来,还很难说。
其实,中国邮政应当属于令人仰慕的黄金企业。中国邮政下设有6.7万多个局所,其中电子化局所1.62万多个;有覆盖全国城乡的运输、配送网络和201个邮件处理(物流)中心;有175套包裹自动分拣(拣货)机;有庞大的海陆空立体运输能力。中国邮政既是国内最大的连锁企业,又是国内最大的物流企业之一。
可如此辉煌的数字并未能让中国邮政辉煌。
1998年,邮政和电信分营后,由于没有了以往电信资金的支撑,邮政系统当年亏损了142亿元人民币,深深地跌入了亏损的泥潭。这是中国邮政的说法。
中国邮政还说,中国邮政实行普遍通信服务,其系统属于全国联网,结算方式为全国结算,无法实行各单位独立结算,而邮政资费又不能自己定价,邮政资费的定价是由国家严格控制的,大部分收费低于成本,注定要亏损。
一句话:邮政资费定价低于成本,注定要亏损。
假如送奶工也送信
让我们从最基础的一封平信算起。
这里有一道很有趣的算术题:
据中国邮政计算,一封市内平信的成本为1.36元,而现行的邮政资费为0.80元,每封信亏损0.56元,而且送得越多,赔得越多。
我也替中国邮政算了一下:
送奶工送一袋重250克的牛奶,收费不过0.03元,还有钱可赚。若不赚钱,送奶工早就丢饭碗了。
若是这袋牛奶让邮局寄(重量等于13封信),得贴10.40元的邮票。就这样他们还说,送这袋牛奶,邮局亏损0.56×13=7.28元。也就是说,送一袋牛奶得收费17.68元,邮局还一分钱都没赚。可是,一袋重250克的牛奶定价才0.80元。若是让邮局送,还有牛奶厂、牛奶公司的活路吗?
我想,若是哪天允许送奶工们送信,让送奶工们办个邮局,邮费绝不会那么贵。
这都是让垄断害的。
中国邮政却说,这不叫垄断,叫专营。没错,把“猫”叫“咪”,是听着顺耳。可这个专营里充满了垄断的霸道。
邮局的趣事很多,随便再举一件,那就是著名的“砖头邮件”。
有人去邮局寄一件衬衣,一称重量为230克,可按照邮局的《邮政资费表》的有关规定,500克以上方能按包裹收寄。而500克以下只能寄特快件,邮资要20多元。可这件衬衣才值12元。
于是邮寄人想出个法子,给包裹里放块砖头。于是,重量过了500克,可以按包裹寄了,才花3元。包裹单上“邮寄物品”一栏里,赫然地填着“衬衣和砖头”。
只有在计划经济下的中国,才能闹出这样的笑话。可到了市场经济时代,这样的笑话还在上演。难道这就是中国特色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汇款100万元,填100张汇款单
从邮局汇钱,收费是按汇兑金额的1%收取的(可如果你汇1元钱,邮局也收费1元汇费,这叫“最低消费”)。在这件事上,邮局的账算得极精明。于是一笔1万元的汇款汇费便应高达100元,好在《邮政资费表》规定了上线,即单笔汇费最高收费50元。而100元与1万元、10万元的汇兑成本是一样的,都是一封挂号信的钱。就按邮局自己制订的挂号信收费标准,也不过2.80元。邮局汇兑的成本与汇兑的收费根本不可比。
有趣的是,按照邮局的规定,每笔汇款金额最高不得超过1万元,如果您要汇100万元,那么必须办理100笔汇款,填写100张汇款单,汇费将高达5000元!多亏我们还能从银行划转,要不,真惨了。
其实,随着通讯手段的发达,网络技术的进步,汇兑的成本已越来越低。发一个电传,发个E-mail的成本已降到了几分钱,在途的时间已接近到零,银行已做到了这一点。可邮局的汇费却依然如故。
从今年7月1日起,中国邮政推出了新的电子汇款业务,可以实现汇款24小时到达兑付。
但中国邮政并没有由于成本的大幅度下降,而降低收费标准。邮政电子汇款单笔最高限额仍为1万元,每笔汇款的资费标准仍为汇款金额的1%,不足两元的收两元,单笔汇款最高收费为50元。
邮资上涨反而导致亏损
按照中国邮政的解释,中国邮政的邮政资费定价低于成本,注定要亏损。要扭亏为盈,出路只有一个:提高邮政资费。
果真如此吗?
从1995到1999年,中国邮政进行了多次资费调价,一封平信从0.08元先是涨到了0.20元,涨幅250%。后来又从0.20元上涨到0.80元,涨幅400%。短短的数年间,一封平信从0.08元涨到了0.80元,涨幅1000%。
但邮政资费的大幅上涨并未使邮政业的亏损减少,反而由于业务量的急剧缩小,使其亏损面加大。亏损从每年47亿元,上升到了154亿元。
1985年,邮局大幅度地提高了报刊的发行费用。过高的报刊发行费用(高达报刊定价的40%),逼得许多报刊“自办发行”。先是地域性很强的报刊就地建起了自己的各个市、区、县发行站,而这些地方的发行站进而又联合起来,建立了邮局之外的全国性第二渠道。
据估计,邮局仅在此项业务上,就失去了至少30亿元至40多亿元的收入。
业务量逐年萎缩
对于中国邮政来说,噩梦才刚刚开始。
在过去的10年间,中国邮政的业务量,并没有因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大幅上升,反而在逐年萎缩。这种业务量的萎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邮政资费的大幅上扬造成的。
有统计数字表明,到去年年底,中国的人均每年邮电消费仅0.37元,还不足一根廉价的冰棍钱!在这种情况下涨价,能不加大亏损吗?
再举一例,给报刊社投稿,“印刷品”收费改成“普通信件”收费后,价格上升了约500%。这样一来,报刊社便吃不消了,于是,纷纷发表声明:“由于邮电费用的大幅上涨,我报(刊)无力负担,故来稿一律不退,不查询,请作者自留底稿。”退稿钱彻底不花了。
你可以想像,在邮政资费的大幅上扬中,邮局真的从中受益了吗?
中国邮政能否降价反击
国家从1999年起,每年给邮政的补贴将逐年减少,从80亿元、50亿元、30亿元、10亿元,到2003年“彻底断奶”。因此,中国邮政的日子将会越来越难过。
但是,如果中国邮政将报刊发行费下调到报刊定价的25%,那么,中国几万个自办的报刊发行站就将无法生存。如果是这样,各报刊又何必再去自办机构庞大、能量有限的发行站?把所有的报刊都交给邮局去发,报刊社又何乐不为?
如果邮局能入户收订报刊,破季破月收订报刊,不是让报刊社、邮局、订户皆大欢喜吗?如果中国邮政能将汇费下调到与银行的持平(这样的价格邮局仍有钱可赚),就能使汇兑业务量成几何级数增长,因为人们毕竟习惯到邮局汇钱。
7月1日,又传来了中国邮政特快专递再次提速的消息。这是自今年3月28日中国邮政开通以上海为中心的集散式夜航网络、实现特快专递第一次提速后的又一次提速行为。
今年下半年,中国邮政将实施提速战略的第三步,开通上海至沈阳、西安、武汉、深圳的干线航空邮路,将航空快速网的范围扩大到东北、西北和华中,并同步调整相关的地面运输网络。
这个消息告诉我们的是,中国邮政在努力地、实实在在地改进传统的邮政业务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