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塔里木盆地林果主产地之一的和田地区,去年,果品产量43.26万吨,这也就是说,新疆一年中,有近两个和田地区的林果产量损耗于无形。
在产后损耗中,我区粮食、林果、蔬菜的损耗分别达10%、20%、30%左右,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损耗率。
呼图壁县园户村镇大草滩村村民王多生告诉记者,由于产后损耗,他每年的收入至少降低25%。
“损耗主要发生于储藏和运输阶段,”自治区农业产业发展局农产品加工处处长陈建华说,“农产品是鲜活产品,产后必然有一定的损耗。但这几年,新疆农产品发展迅速,由于保鲜设备和技术落后,加上冷链物流运输能力不足,农产品的产后损耗严重。大量损耗严重侵蚀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础。”
林果保鲜率不足20%
“美国的林果保鲜率达80%以上,而新疆不到20%,”张平说,“这就意味着,今年全疆650万吨果品中,保鲜储藏量不足100万吨。”
有人进行过测算,林果经储藏、保鲜、包装、加工供应后,可以增值1—5倍以上。但目前,在全疆已成规模的12种主要林果树种中,果品储藏保鲜与深加工初步形成产业的仅有葡萄和葡萄酒、库尔勒香梨、杏、红枣等为数不多的几个行业。而在产后净化、储藏、保鲜等初加工阶段,由农户和专业合作组织自行完成的比重超过农产品产量的一半。
喀什地区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去年,喀什地区林果产量168万吨,全地区有果蔬加工企业10家,年加工能力只有30多万吨,建立5000吨以上保鲜库的企业14家,全部投入使用后,保鲜能力也仅仅为10万吨。
张平表示,目前,新疆的林果产量中,疆内只能消化1/4,这意味着,大量的新鲜瓜果要运往内地或国外市场销售,非经保鲜储藏和冷链运输不能实现。
“在发达国家,高速公路上随时可见集装箱、保温车拉运鲜花、蔬菜、水果等,但新疆冷链物流运输严重滞后,”张平说,“新疆距离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几千公里,如果不采用冷链物流,一车杏子,从喀什拉到内地,70%都会烂掉。”
三管齐下减损耗
“要减少农产品的产后损耗,必须三管齐下,”陈建华说,“不仅要在保鲜储藏和冷链物流设施方面增加投入,还要大力发展原产地农产品深加工,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损耗。”
陈建华介绍,从去年开始,中央每年给新疆安排3000万元,用于农户和合作社的初加工设施补助建设。目前,伊宁县、呼图壁县、温宿县、泽普县等10个县市的农牧民和合作社已经享受补助,全疆现有767座储藏保鲜库设施获得各类奖补。
今年,乌鲁木齐、喀什、伊宁、阿克苏、库尔勒、奎屯、霍尔果斯等中心和节点城市也已规划冷链物流设施,乌鲁木齐已研究制定《乌鲁木齐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并着手开展各项基础建设。
“新疆果品业销售,绝大多数以干鲜果进入市场,精深加工产品少。主要原因还是目前有很大的利润空间,”张平说,“这是新疆企业目前还没有全面发展深加工之路的主要原因,但从短时间来看,新疆林果能够凭借地方特色及地域品质的优势占领一定市场份额,但从中长期看,必须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从而降低损耗。”
张平说,减损就相当于增收。如果全疆能将林果产后的损耗控制在5%以内,每公斤按照5元计算,全疆农民人均可增收100多元。
政令备忘
2011年,《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新党发【2011】16号)出台,要求大力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型、流通型、生产型和中介组织型龙头企业,尽快形成产业集中度较高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