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拉美的经济规模已经改变了双方在贸易和金融领域的关系。北京成为拉美地区第二大贸易伙伴和国际公共财政的主要来源。
西班牙皇家埃尔卡诺研究所网站7月11日发表题为《中国:拉美发展的伙伴吗?》的文章称,近年来中国的崛起与拉美融入国际舞台的多样化进程在时间顺序上是一致的。我们见证了中国从一个在拉美地区无足轻重的角色逐渐成长,最终变成拉美各国发展及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关键角色的过程。为了深化与非传统盟友的关系,中国对拉美实行多元化战略,在各个领域展开国际合作。
文章称,世界银行指出,正因为如此,一些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高度依赖于中国经济的表现,以至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每下降1个百分点,都会让拉美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下降0.6的百分点。
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出现之前,中国对拉美地区原材料的需求让该地区及其各国从中获益匪浅。拉美对华原材料出口是解释该地区近年来经济成功表现的关键因素。能源、矿产和粮食出口都意味着中国财富的大规模转移,这帮助推动了拉美地区的经济增长率超过5%。拉美因此而减弱了宏观经济的不平衡,以及在外部冲击面前的脆弱性。
但是,中国在拉美的投资热潮依然掩盖不住其局限性,以及拉美各国对于中国为加强自身在拉美地区的存在而采取的战略产生的“厌倦感”。中国的贸易、外国直接投资和贷款总是集中在某些国家和某些领域。巴西、墨西哥和智利占该地区与中国贸易的60%;巴西、秘鲁和阿根廷占整个地区接收中国外国直接投资的80%;委内瑞拉、巴西、阿根廷、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得到的中国贷款占其对该地区全部贷款额的90%以上。拉美对华出口的75%都是原材料,中国对该地区贷款的80%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开采。
此外,中国和拉美地区的贸易不对称还“充当”了该地区工业发展的障碍。在该地区对华出口的种类主要集中于原材料的时候,中国向拉美地区输出的是蕴含不同程度尖端技术的制造产品。这种贸易模式有可能导致拉美各经济体的再私有化,在大量中国产品涌入的影响下,阻碍该地区的工业发展水平。
另一方面,中国主要采取的方式是国家对国家的互动模式,以此来确保能源和各种原材料的供给来源,并为中国企业进入拉美打开大门。中国利用其可观的资本流动性为其企业与该地区签订合约提供便利,这种做法减弱了中国对拉美地区发展的积极贡献。
文章称,在这种局面下,中国明白如果能让拉美地区更大程度的获益,中拉关系才会更加有效和持续。中国企业应该知道该如何依靠自己更好地进入拉美市场,如何更严格地遵守当地法律法规,以及如何让其资本上的承诺更大程度地转化为接收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方对以更持续的方式推动与拉美关系的发展的愿望为该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新的机遇,但是无论如何中国对能源和原材料大量需求的年代已经一去不返。
如果中国与拉美之间这种新的经济互动模式可以落实,通过将拉美国家更深入地带进全球价值链条,加上依靠其自身经济的多样性,将会有助于拉美经济的持续和长远发展。中国与拉美依靠基础产品的繁荣带来短期的经济收益,以及经济的再私有化之间已经没有关系,而是更多地在考虑成为真正有助于拉美发展的重要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