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平
近日,特朗普在视频演讲中阐述了他上任100天的执政计划,他宣布,第一天就要签发总统政令,并退出TPP。这让国际社会为之震动。对此,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无奈表示:“失去美国的TPP(跨太平洋(6.17 -0.16%)伙伴关系协定)已没有意义。”
特朗普对多边自由贸易特别怀疑,在他的贸易观中有一种零和思维,即认为美国得到了就是别人输了,别人输了就是美国赢了,而不会从双赢角度去看待问题。所以,除了宣布要停止TPP、退出北美自贸区,甚至对WTO也不信任,甚至还威胁要“退出WTO”。
同时,为了把全球化导致的流失工作岗位夺回来,他在宣布退出TPP时,不排除攻击中国、墨西哥、韩国等对美主要贸易伙伴。特朗普认为,过去全球化带来的贸易自由,基本上对美国很不利,导致美国大量就业岗位的丧失,所以现在从整体上来说应呈现较为强硬的贸易保护主义。
事实上,中美之间贸易摩擦一直都有,从未间断。2009年,奥巴马政府曾经针对中国进行了关税调整。世贸组织(WTO)支持美国但是中方对美国鸡肉进行关税调整来进行应对。这个小规模的经济冲突持续了数年,最终扩展到了包括太阳能(14.69 -0.47%)电池板、钢材和其他产品。而这次,如果按照特朗普的竞选时的“贸易保护主张”,那么中美贸易战似乎正在迫近。
本来以为退出TPP不过是特朗普的“选举语言”罢了,这次没想到特朗普真的要动真格。大家还曾记得,特朗普曾在竞选时放话:“将宣布中国为汇率操纵国,并对中国实施45%的进口关税”这些“疯人疯语”会否作数呢?我觉得全部作数难度很大,但小动作会持续不断。
其一,特朗普上台之后一定会兑现部分竞选承诺,以安抚工会势力的不满。比如轮胎、钢板,这种工会势力很强的、大家关注的、局部的产品上搞一些非常引人注目的、吸引眼球的贸易保护措施。
其二,要对中国实施45%的进口关税,这种可能性不存在。正是因为中国大量的廉价商品源源不断的输入到美国,才使美国的通胀率始终保持稳定,如果向中国商品开征较高关税,既要面临中国方面的反制措施,又会推高美国本土的通胀水平。即便是中国商品退出美国市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商品也会进入。
笔者估计,特朗普上台后会有一连串的贸易政策,其中一个就是提高关税,不是全面提高,而是抓其中几个产业,钢铁业、铝业、太阳能等,纺织业的可能性也很大。所以,中国制造已经到了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了。
其三,至于特朗普认为中国是汇率操纵国,就连其国内的专家团队都认为,观点实在太过时了。特朗普反复称中国在操纵人民币汇率,认为中国在通过保持低劳动力成本来推动出口。
但实际上,人民币汇率本身就有贬值的内在需求,而现在中国政府正在努力降低汇率快速走低的速度。同时,中国劳动力成本近年大幅上升,通过低劳动力成本创造出口的时代早已过去。
鉴于中美贸易大战对于两个国家来说都不是一个好事情,而作为商人出身的特朗普当选之后,会对中国等对美贸易顺差国施压,力求贸易平衡。对此,笔者认为,特朗普在局部范围对中国出口进行挤压的可能性很大,但全面打响贸易战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靠贸易保护主义达不到其期望的目标,还会给美国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首先,贸易保护主义会遭遇他国反制,美国大企业会很受伤。很多美国企业中的大品牌都和中国有着深刻的联系。星巴克、波音、苹果,这几个简单的名字,已经在中国投下了巨大的资本。这三个都说,中国这个13亿人的国家将会成为自己最大的市场所在。
如果美国真的对中国开征45%的关税,结果会怎样?在《环球时报》的一篇报道中,提到了中国将如何应对45%的关税问题:“有一大批波音的订单可能会被空客取代,美国的汽车、iPhone在中国的销量可能都会出现下滑,而对大豆、玉米的进口也可能会暂停。”
再者,贸易大战,会使美国通胀回升,消费者日子不好过。一个关键点在于,对中国商品征收高关税,将会让中国商品变得极其昂贵,最终被迫退出美国市场。而当前美国恰好还没有太多的(中国商品的)替代品,即使有出自其他国家所谓的“替代品”也可能会更昂贵,通货膨胀就会更严重。
最后,打击中国出口贸易并不能使美国的工作机会再回来。特朗普曾承诺要将工作机会带回美国,特别是在制造业上。美国人已经习惯了中高端制造(爱基,净值,资讯)业,再让美国人重拾低端制造业,恐怕没人愿意去做。
几十年前曾在北卡罗来纳兴盛一时的纺织工业,现在正在逐步没落,而那里的用工成本却十分高昂。即使美国打压了中国制造,工作机会也只会流向孟加拉或者越南这种劳动力相对便宜的国家。
从目前来看,特朗普尽管在竞选时“不按常理出牌”,而在担任美国总统期间,对中国出口发动局部性的、小规模的贸易战,而大规模的中美贸易对垒则不会发生。因为特朗普明白,贸易大战之下只有两败俱伤,加剧通胀率上升,却无法将美国人的就业岗位重新抢回来。作为商人的特朗普,打压中国出口的目的是贸易再平衡,促进经济回暖,而绝非一味的蛮干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