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海关总署提供的数据,2016年9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17万亿元人民币,下降2.4%。其中,出口1.22万亿元,下降5.6%;进口9447.9亿元,增长2.2%;贸易顺差2783.5亿元,收窄25%。除季节性因素外,进口仍有部分改善,但出口下滑加大,或表明人民币贬值对出口的提振并不明显。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5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1.9%。其中,出口10.06万亿元,下降1.6%;进口7.47万亿元,下降2.3%;贸易顺差2.59万亿元,扩大0.6%。对比以往,由于2015年第四季度基数较高,今年第四季度数据也很难有好转。
大宗商品进口价格下降
原油等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形成支撑,进口价格下降形成拖累。分类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9月,原油进口按年累计2.84亿吨,增长14.0%;铁矿石进口7.63亿吨,增长9.1%;未锻压铜及铜材进口379万吨,增加11.8%。进口均价下滑对进口额形成拖累,同期整体进口价格下跌5.3%,其中铁矿石进口均价下跌8.6%,原油下跌25.9%,铜下跌11.9%。
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滑拖累出口数据。分类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占出口总值57%的机电产品出口额为5.73万亿元,下降1.8%,对整体出口数据形成拖累;占出口总值21.3%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为2.15万亿元,下降0.6%。
贸易伙伴方面。9月出口回落,原因是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普遍下降。从出口地区来看,我国对美国出口增长-8.1%,对欧盟出口增长-9.8%,对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东盟的出口增速分别为-10.3%、-10.2%、-7%和-0.8%。此外,对金砖国家的出口也都是负增长。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增速几乎全部下降,并且不存在明显的基数效应。从全球经济角度看,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复苏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全球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外需方面,美国在大选期间经济存在不确定性;欧洲在英国脱欧后经济压力更大,欧元区和英国经济增速放缓;日本经济持续低迷。作为全球出口大国的中国,在如此环境下仍想让出口大幅增长的可能性较小。
先导指数继续回升。自今年7月份起,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已经连续三个月环比回升,到9月份为35.8,这表明四季度出口压力有望减轻。其中,根据网络问卷调查数据,9月份,我国出口经理人指数为39.9,回升1.2;新增出口订单指数40.3,回升1.9;经理人信心指数45.5,回升1。
稳增长政策陆续出台
近3年来,国务院共出台12个促进外贸稳增长的政策文件,另有4个关于对外文化贸易、自贸区战略实施等方面的文件也涉及外贸工作。这些政策文件坚持远近结合,既注重稳增长,也注重调结构、转方式,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9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出口退(免)税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对出口企业实行差异化管理和服务措施。新办法进一步细化、明确了出口企业的分类认定标准,通过纳税信用级别、税收遵从、净资产等一条条“硬杠杠”,将出口退(免)税企业分为四类。有关专家表示,新办法侧重于管,税务机关将在为出口企业提供便利服务的同时,持续加强事前预警、事中审核把关和事后评估核查。根据企业经营的守法诚信情况对管理类别实行动态调整,让更多企业享受到一类企业的出口退税便利,九成出口退税企业的退税审核将明显提速。
此外,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推动的扩大内销选择性征收关税政策试点将于9月1日起执行。此次试点,内销选择性征收关税政策扩大到天津、上海、福建、广东4个自贸试验区所在省(市)的其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除外),以及河南新郑综合保税区、湖北武汉出口加工区、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四川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和陕西西安出口加工区5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选择性征收关税是国家赋予试点地区自贸试验区的一项税收优惠政策,也是创新海关监管制度的核心。不过这将对海关税收征管工作提出新挑战,因为实施选择性征收关税,需要对相关程序进行配套修改完善,以达到方便企业办理、减少海关监管风险、便于现场海关操作为目标,最终达到使政策落到实处的目的。
外贸形势依然严峻
由于出口短期内改善无望,预计年底前仍然维持负增长。受全球经济延续低迷的影响,贸易萎缩的格局仍然继续,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指数仍然较高,短期内中国出口仍然延续低迷态势,预计4季度仍然延续负增长。帮助外贸度过“双重挤压”的难关,今后政策应更多侧重于产业方面。政策只单纯扶持贸易已经不足够,还需与扶持产业的政策相对接。同时,结合“中国制造2025”、东北振兴、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和京津冀一体化、泛珠9+2等国家战略,也应进一步积极吸引外资参与我国的创新驱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