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31日,四川泸州水运口岸进口粮食共计25批,重12693吨,货值402.54万美元,实现进口粮食1万吨的突破,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20万元。
进口粮食均来自澳大利亚,种类包括高粱和大麦,主要用于酿酒和饲料,其中进口高粱11814吨,大麦879吨。从柬埔寨进口的大米已在发运途中,预计8月初运抵泸州港。今年1月至7月,四川泸州检验检疫局指导完成进口粮食检疫审批快速增长,目前,已完成进口粮食检疫审批量共计12.06万余吨,预计今年泸州口岸进口粮食有望突破8万吨。
未雨绸缪 营造检验检疫良好环境
泸州进境粮食指定口岸自1月正式运营以来,凭借节省15%物流成本和缩短约20天供货周期的巨大优势,迅速成为川内外众多酿酒、饲料、养殖等用粮企业进口粮食的首选口岸。为推进通关便利化,促进进口粮食迅速增长,泸州局发挥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区位优势,结合检验检疫工作,创新检验监管模式,提升通关效率和服务质量,着力营造进口粮食检验检疫良好环境。
针对进口粮食箱量大、批次多、抽样复杂、检验检疫责任重大、物流周期和成本极其敏感等特点,泸州局主动做好做足前期准备,创新监管模式,协调海关、港口、企业、目的地检验检疫机构等多部门,实行一次开箱,一次查验,快速验放,后续监管延伸到目的地等措施,实现多部门无缝隙对接;深入粮食进口企业调研,掌握企业后期进口粮食计划,提前制定后续工作方案;开通7X24小时预约查验通道,有效避免进口粮食滞港产生额外的物流费用;深化工作流程时限管理,使每个环节完成时间精确到分钟,为粮食进口企业尽量缩短口岸工作时间。
多措并举 助力口岸运营步入快轨
上半年,泸州口岸进口粮食不断升温,进口粮食单月最高纪录连续3个月被刷新,从每3个月1000吨快速发展到每月1000吨。7月以来,进口粮食借着泸州口岸无纸化通关的“东风”大幅度增长,实现单月进口粮食6350吨。
为适应进口粮食快速增长,泸州局对粮食进口企业采取全方位、定制化服务。在通关过程中,提前介入,专人跟进,指导报检企业提前完善报检资料;通过查验人员和实验室人员加班加点,工作时间按“5+2”“白+黑”安排,做到宁可人等货,不让货等人,确保每批进口粮食货到即查即检,实现检验检疫无障碍。
泸州局于4月24日协调泸州市商务局,联合召开进口粮食政策宣传会,对23家进口粮食企业开展培训,指导用粮企业建设粮食储存仓库,为用粮企业尽快享受到泸州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带来的便利实惠提供帮助。
针对四川省泸州玉蝉酒类有限公司、四川泸荣酒业有限公司、泸州江潭窖酒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提出的进口粮食加工资质申请,泸州局主动走进企业,指导企业进行粮食仓库建设,完善进口粮食防疫管理制度,及时跟进审批进度。实现随到随办,多家同步,快审、快批。
一丝不苟 确保国门生物安全
针对泸州口岸进口粮食数量增长,检疫风险不断增加的特点,泸州局不断强化口岸检验检疫能力,加快设备购买和专业人才引进;指导港口加快完善检验检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防疫管理制度;提升实验室能力,全力延伸检测项目,开展假高粱、鹰嘴豆、菜豆象等检测量审核和能力建设11项,缩短检测周期,确保检得准,检得全,检得快,全力提升检验检疫工作效能。
截至7月31日,泸州局检疫人员精益求精,恪尽职守,奋战高温,累计加班432小时。在进口粮食中截获、检出外来有害生物125种、454种次。其中法国野燕麦、硬雀麦、假高粱、刺苍耳、苍耳(非中国种)5种极具危险性的恶性杂草和黑麦草、繁穗苋、附球菌属、刺盘孢菌属等多种植物危险性有害生物均为四川水运口岸首次检出,这些有害生物一旦入侵、定殖下来,将给当地农业和植物生态造成毁灭性破坏。泸州局的努力获得了多方认可,泸州口岸有害生物检出率在四川各口岸中的排名位居第一,遥遥领先于其他各口岸,获得了上级的通报表彰,在促进口岸经济发展、确保国门安全上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