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最新统计数据,按美元计价,7月份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收入顺差284亿美元,较6月顺差328亿美元继续缩窄。其中,货物贸易顺差460亿美元,服务贸易收入逆差176亿美元。累计来看,今年1月至7月国际收支口径的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收入顺差1922亿美元。
从7月份服务贸易逆差来源看,旅行差额、运输差额和知识产权使用费差额为主要贡献者,分别为159亿美元、46亿美元和20亿美元。
日前,商务部也通报了今年前7个月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情况,数据显示带动经济发展三驾马车之一的进出口面临的压力并没有减小。此外,根据海关总署数据,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2244.5亿美元,同比下降7.2%。其中,出口12648.2亿美元,微降0.8%;进口9596.2亿美元,下降14.6%。
据世贸组织(WTO)统计,2015年上半年,美国、日本、韩国、印度、南非、巴西出口分别下降5.2%、8.1%、5.1%、16%、6.4%、14.7%。唯一在出口领域出现亮点的是欧洲国家,因为欧元对美元大幅贬值,有利于企业向非欧元区国家出口商品。今年上半年,德国外贸出口创下单月历史最高纪录。
“在世界各主要大国在外贸出口都遇到问题的时候,我国出口基本保持稳定。从上半年的总体情况看,外贸下跌速度减缓,出口维持住在整个世界贸易领域中的份额,已经不容易。”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说,应该从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和进出口长期发展来看待问题,而不是盯住短期变动。
对我国出口来说,“三期叠加”的趋势越发明显,也是导致进出口负增长的主要原因。白明介绍,所谓“三期叠加”,主要是国际市场整体颓势、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变增长方式的换档期以及贸易摩擦集中压力期。
据报道,2015年上半年,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案件数量为37起,其中美国为6起,拉美国家14起,出现明显上升,贸易摩擦的范围从发达经济体到发展中经济体都有所涉及。
业内专家一致认为,从在我国出口占重要地位的制造业来说,一方面,传统的低端制造业正在逐渐向外转移;另一方面,高端制造业出口产品没能有效培育起来,导致出口保持原地踏步的状态。集中的表现形式就是,在主要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出口保持微弱正增长,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则出现较快下降的态势。
而在进出口总体不容乐观的背景下,记者注意到,一些外贸新亮点的出现为外贸未来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分析人士称,新亮点对我国外贸的拉动作用还未全部显现,全年外贸实现正增长并非不可能。
首先,根据商务部数据,2015上半年,我国服务进出口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今年上半年,我国累计实现服务进出口总额(不含政府服务)318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3%。服务进出口增速连续两个季度运行在10%以上,这在此前并不常见。服务进出口总额占对外贸易(货物和服务进出口之和)的比重为14.5%,较上年同期提升0.6个百分点。
第二个亮点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呈现出口增长趋势,今年1月至7月,虽然我国对欧盟、日本、中国香港等传统市场出口分别下降4.3%、11.0%、10.1%,对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市场出口分别下降36.1%和9.6%。但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印度、泰国、越南等国出口分别增长9.8%、16.3%和12.5%,对东盟出口增长8.0%。
对外投资方面,今年前7个月,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沿线的48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合计85.9亿美元,同比增长29.5%,投资主要流向新加坡、印尼、老挝、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泰国等。
据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
“沿线国家之间的外贸进出口仅占到世界总额的四分之一左右,相对人口所占比例有着很大的差距,也就意味着巨大的增长空间。”白明认为,对于这一区域的贸易增长,中国企业应该有长远意识,不应将一时的增长看得太重。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投资,尤其是在能源合作、高铁、核电等基础设施领域,需要长时间的大规模投资,短期内很难看到效果,长时间内效应会更大。”白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