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黄金年代,许多亚洲国家可以坚持一项简单的经济策略——增加出口,然后坐享经济坚实增长的硕果。
而对今天的亚洲,以出口为导向的增长不再发挥作用,在全球贸易复苏的进程中,该地区正面临经济模式转型。
汇丰(HSBC)经济学家范力民(Fred Neumann)表示,由于全球经济巨变,包括美国消费者相比十年前更节俭,经济反弹力度将会受到限制。
2015年,亚洲对美国出口有所上升,但范力民表示,此次增长更多是由软件开发领域的投资以及页岩油开工数减少拉动,而不是进口减少。
全球贸易对话陷入停滞,受“全球工厂”的中国影响,制造业供应链萎缩,使得从泰国到韩国的政策制定者考虑转向新的经济模式,因为出口可能再也无法回归到2000年代的高增长了。
泰国央行副行长白彭(Paiboon Kittisrikangwan)向路透记者表示,全球贸易模式已经改变,经济发展的不完全恢复使得进口需求无法回到从前的水平。
韩国财政部长崔炅焕(Choi Kyung-hwan)呼吁以中国消费者为目标的出口商,而非工厂进行战略改革。印度尼西亚贸易部长拉克默德(Rachmat Gobel)正推进刺激出口,表示他寻求将该国商品推向西方市场的更多通道。
经济复苏乏力
2015年初至今,横跨东南亚及日本的东亚地区出口,以美元计已平均下滑约5%,包括印度尼西亚煤矿、马来西亚棕榈油、新加坡医药以及韩国汽车。
汇丰的范力民援引持续减少的出口订单及采购经理人指数表示,数据并没有显示复苏迹象。
经济学家希望中国春节长假与美国冬季气候等暂时因素能够解释经济疲软的扭曲现象。但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的丹?马丁(Dan Martin)这些理由并不充分,因数据仍旧呈现疲态,比从前愈发令人担忧。
一些疲软是由于美元走强,意味着美元换算成其他国家货币录得的收益率下降。
然而,越来越多人担心需求难以从周期性下滑中恢复,亚洲出口商面临着结构性的危机,使高水平增长万劫不复。
范力民表示,中国于2001加入世贸组织,爆发了一场供应链整合与全球贸易革命。
对中国出口减少
随着中国制造业中心蓬勃发展,货物不断向西方富余消费者出口,工厂元件时刻需要更新换代,供应链向周边地区延伸。这种专业化也同时提升了亚洲的产能。但今时不同往日。
供应链向周边地区扩散趋向停止,由于中国开始大批量生产同类元件,甚至有可能倒退。
2015年对中国及其他亚洲新兴市场出口下滑最为严重。
今天,不会再有第二个中国式的改革开放来解救步履维艰的出口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已然停滞。以美国为首的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很可能找不到出路。也不存在另一个由WTO赞助的新一轮回合谈判推动新市场发展。
在美国,粗略估计,GDP每上升一个百分点的同时会产生进口增长2%的。但现在这一比率约为1比1。范力民表示。
泰国央行预计2015年该国出口连续第三年下降,副行长白彭表示,泰国应该反思,是否还能够像过去那样依靠外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