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月贸易数据昨天公布。数据显示,中国1月份贸易数据未能实现开门红,中国也面临连续第四年无法完成6%-8%的贸易增速目标的尴尬。
数据显示,1月份出口同比下滑3.2%,低于去年12月份9.9%的增长。与此同时,进口同比大幅下滑19.7%,也弱于去年12月份2.3%的下滑。由于进口大幅弱于预期,中国在1月份的贸易顺差也创造了历史峰值,达到600亿美元——但需要指出的是,这是一个“衰退型”的顺差。
总体来看,这样的贸易表现的确让人难以满意。
当然,出口并非毫无亮点。对美国的出口同比增长4.9%,对东盟出口增长15.6%,这一方面表明美国的经济复苏力度仍然在全球范围内一枝独秀,对东盟出口的增长可能受益于近期火热的“一带一路”战略。但除此之外,对欧洲、日本和中国香港的出口分别同比下降4.4%、20.4%以及10.9%。
更糟糕的是进口数据,进口同比大幅下滑19.7%,表明境内需求较为疲弱,但更加重要的是国内商业银行对于商品融资的大幅收紧,挤出了多年以来的商品融资泡沫,也逼迫大量企业“去杠杆化”,这开始影响全球范围内对于中国商品需求的预期。铁矿石在过去几个月的疯狂下跌正反映了这样的一种“去杠杆化”,1月份的数据显示,中国铁矿石进口按量同比下降9.4%,但总值下滑了50.3%,其中的差距主要来自于矿价的下跌。市场更加关心的是中国的原油进口数据,但最终数据仍然显示中国原油进口在1月份出现0.6%的下滑,这似乎表明中国在数个月的“抄底”后,也开始变得谨慎起来。
大规模的“衰退型”顺差似乎也很难逆转人民币近期的颓势,人民币在1月份中出现了大约1%的贬值,但海外市场上押注人民币贬值的盘面出现大幅度上升。外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在去年第四季度出现了大规模的资本账户项下的资本流出,这似乎表明中资企业开始减少手中的人民币多头,这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去杠杆化”,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资产负债表会同时萎缩,但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件好事,因为过度的投机对于中国企业和金融系统来说,将存在着严重的风险。
作者 周浩 系澳新银行中国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