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贸大国迈向贸易强国”,是“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未来五年我国对外贸易优化升级的目标。鉴于近年来国际与国内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我国外贸发展须两条腿走路,在巩固传统制造业中心和传统贸易大国地位的同时,要以提升外贸价值链为重点,推动对外贸易迈向中高端水平。
在外需萎缩、内需放缓、综合成本上涨等多重因素叠加作用下,今年我国外贸的增速降至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分析认为,从外部环境来看,外需持续不振;从内在因素来看,则是传统竞争优势的弱化速度快于外贸竞争新优势的形成,因此我国的外贸形势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性扭转。
“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创新外贸发展模式,加强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建设,提高传统优势产品竞争力,巩固出口市场份额,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壮大装备制造等新的出口主导产业。
白明分析认为,我国从外贸大国迈向贸易强国至少要体现出四个优化,包括优化商品结构、优化市场结构、优化贸易方式、优化贸易主体。
白明指出了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的三大发力点:一是要在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加速从传统竞争优势向对外贸易新优势转变,尤其增加出口商品中的附加值与技术含量,更加注重产品设计和创意在价格构成中的占比;二是在拓展国际市场空间上下功夫,其中包括加快将“一带一路”倡议落在实处,加速构建我国的自贸区网络,从参与者逐渐转变为引领者;三是在夯实产业基础上下功夫,不仅要加大研发力度,而且要强调研发与制造环节、制造环节与营销环节的互动。
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看来,“十三五”时期的外贸战略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紧密相连。我国已在高铁、核电、部分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具有世界级竞争力,随着“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未来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也会随之上升。
此外,相较于货物贸易,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有些滞后,且集中在中低端领域。温彬坦言,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为10%左右,与发达国家20%的比重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规模和质量成为当前推动贸易转型升级的当务之急。
事实上,服务贸易的发展客观上会为货物贸易扩大规模、提高水平打开更大空间。“中国制造业要发展,必须要伴随着相关服务业的跟进。”白明向记者举例道,“比如,随着我国出口商品技术含量提高,未来我们的售后服务不仅要跟上,而且需要更多的售后服务外包作为保障。这既可以为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创造机会,同时服务贸易的发展也会为我国的货物贸易发展保驾护航。”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陆栋判断,鉴于我国正在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服务业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十三五”期间将通过扩大对外服务贸易的规模和比重,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国内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李健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外贸年均增速将与“十二五”持平,略高于全球贸易增速。到2020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将超过6万亿美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将超过1万亿美元,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的比重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