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中国外贸“提质增量”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4-8-20 8:30:00 中国产经新闻报

导读:7月份,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为1158亿和562.9亿美元,分别增长12.6%和10.4%。

  7月份,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为1158亿和562.9亿美元,分别增长12.6%和10.4%。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的增长是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表现,也是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的表现。随着产业的国际转移,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对中国的外贸愈渐重要。“中国制造”不断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是我国积极主动调整贸易结构、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结果,同时也表明我国企业自主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创新水平有所提高。

  面对逐渐回暖的外贸形势,各项政策在加快落实的同时也应该做出一些调整。而这种调整,有必要从深层次思考,既要符合我国贸易格局的建设,又要与整个开放经济的格局相契合。

  出口强、进口弱,7月份中国贸易顺差创历史新高。

  8月18日,商务部召开例行发布会,介绍1-7月份的商务运行情况。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会上介绍,7月外贸进出口增速扩大,出口2129亿美元,创月度出口新高,增长14.5%,2月份以来增速首次超过10%。

  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7月单月出口值获新高,达到创纪录的2129亿美元,与去年7月相比的增速也出现近期少有的两位数增长,达14.5%。而与出口形成鲜明对比的进口则再次陷入萎靡,7月的进口值为1656亿美元,比去年7月下降1.6%。

  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稳增长、保就业以及提升国际竞争力等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基于此,出口增速继续向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进出口增速扩大 出口实现两位数增长

  在商务部召开例行发布会上,沈丹阳介绍了7月外贸进出口呈现的特点时指出,进出口增速扩大,出口实现两位数增长。

  按美元计,7月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785亿美元,增长6.9%,增速比6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129亿美元,创月度出口新高,增长14.5%,2月份以来增速首次超过10%;进口1656亿美元,下降1.6%;贸易顺差473亿美元,增长168%。

  而与预期相比,7月出口同比增长由上月7.2%明显提速至14.5%,远高于7.0%的市场预测均值。而进口增速同比由前月5.5%下滑至-1.6%,低于市场1.4%的预测均值。

  “出口改善主要反映了外需的回暖。”光大证券[-1.08% 资金 研报]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表示。他曾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分析指出,7月,美欧日加权平均PMI指数(按照我国对其出口作为权重)结束了此前两个月走平的局面,小幅上扬。这带动了我国对发达经济体的出口。其中,以我国对美欧出口的改善最为明显。这一态势说明,出口改善主要是外需回暖所致。

  去年上半年,进出口增速曾经在贸易做假的影响下明显走高,对于超预期的出口增长数字,市场担心是否存有“水分”。对此,徐高指出,超预期的出口增长数字中没有太多“水分”。去年贸易数字的“水分”主要来自对香港出口、保税区仓储贸易等项目。在今年7月,尽管对香港出口量也有所增长,但对整体出口增速的影响不大。剔除了这些有可能有“水分”的出口类别后,7月出口增速仍然呈现明显加快的态势。

  不过,与出口增速形成鲜明对比的进口仍处于低迷状态。“进口增速依然疲弱,去年高基数是重要原因。”徐高指出,去年7月内需改善带动的一般贸易进口的扩张令今年7月进口面临较高的基数。据估算,7月进口环比增速较6月出现些许改善,由此前-0.4%的增速提升至2%。“从具体进口产品看,铁矿石进口量的季调数据出现小幅回升,这显示近期稳增长政策刺激下,内需开始出现缓慢改善迹象。不过,铜进口量在7月大幅下滑,值得关注。”

  沈丹阳表示,7月出口同比增长14.5%,属于正常的增长。其原因在于,从国际方面看,世界经济持续复苏,国际市场需求逐步改善。从国内看,外贸稳增长政策的效应持续显现,提振了企业的出口信心;民营企业的出口活跃,拉动7月当月出口增长。

  外贸进出口特点明显

  改革开放至今35年间,我国进出口贸易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贸易结构也逐步改善,在世界的地位和重要性更是不断地增强。

  2001年,加入WTO后,中国进出口贸易更是高歌猛进,“中国制造”遍布全球,成为全球最惹眼的一道风景线。

  2013年,中国一举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货物进出口4.16万亿美元,增长7.6%,成为首个货物贸易总额超过4万亿美元的国家,创造了世界贸易发展史的奇迹。

  这也让世界其他大国在羡慕的同时高度重视振兴本国制造业和出口,国际金融危机后,包括美欧在内的发达经济体都提出要重振制造业和出口,奥巴马政府制定了“五年出口倍增计划”。德国也感到危机重重,表示中国对德国工业构成竞争威胁。

  虽然中国进出口规模已经雄踞世界货物贸易大国首位,但是也必须承认,在出口商品结构、质量、核心技术以及服务贸易发展等诸多方面,与其他贸易大国相比仍存在差距。

  多年来,我国贸易出口中最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依旧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特别是纺织品、服装等。不过,从这次的贸易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对外贸易结构正在不断地优化。其中最可喜的是高新技术产品和民营企业出口增速实现增长。

  沈丹阳在提出7月外贸进出口所呈现的特点时也指出,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实现两位数增长;一般贸易进口下降,加工贸易出口快速增长;民营企业出口增速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进口降幅加大。

  从数据来看,7月份,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为1158亿和562.9亿美元,分别增长12.6%和10.4%,比6月份分别提高7.5和7.1个百分点。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483.6亿美元,增长12.1%,比5月份提高6.4个百分点。

  一般贸易进出口2078.6亿美元,增长6.4%,其中出口增长16.1%,进口下降3.2%。加工贸易进出口1180.7亿美元,增长7.7%,其中出口增长10.9%,比6月份提高9.9个百分点,进口保持2.5%的增长。

  而民营企业出口实现23.7%的增长,比6月份提高8.1个百分点,拉动当月出口增速9.9个百分点。国有企业进口下降7.7%,降幅比6月份加大5.5个百分点,是连续第3个月出现下降。

  对此,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黄亮雄博士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表现,是中国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的表现。随着产业的国际转移,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对中国的外贸愈渐重要。”

  他对记者分析指出,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高速增长,从宏观上显示,“中国制造”不断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中国不但在纺织品、服装、玩具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优势,而且在较为高端的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方面的优势也逐渐得到强化与巩固。

  事实上,近年来一般贸易在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中的比重逐步提高,这是我国积极主动调整贸易结构、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结果,同时也表明我国企业自主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创新水平有所提高。

  而对于民营企业出口增速加大,国有企业出口降幅增加,其实一方面反映出世界经济回暖,也反映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正在不断地推进。

  黄亮雄指出,民营企业出口增速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进口降幅加大,这是外贸形势好转的最好证据。民营企业是市场的晴雨表,它们对市场的反映较为敏感。撇除市场的作用,民营企业的“进”,国有企业的“退”,也折射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容,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主导性作用,以及进行国有企业改革。“随着外部需求的逐渐回暖,这种特点,我认为至少在未来5年将得以维持。”

  对于未来进出口贸易状况,同很多专家一样,黄亮雄也抱有乐观的态度。他指出,上述特点表明我国的进出口已经逐渐摆脱第一季度不景气的状况,开始进入乐观的运行态势,我认为,总的来说,2014年的中国进出口总额会达到年初很多机构所预测的8%-10%左右增长率。

  顺差持续性有待观察

  虽然就进出口贸易形势进一步改善市场已经达成共识。然而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不稳定、不确定性特征依然突出的情况下,7月创造的贸易顺差能否持续依然有待观察。

  从出口回暖的原因来看,7月出口的复苏得益于外需的回暖、政策的支持等多重因素推动,但是未来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的情况下,上述推动因素是否可以持续有待观察。

  民生证券研究院研究员朱振鑫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出口高增长持续性不足。他指出,首先,7月出口单月大幅超预期,原因可能是人民币汇率波动导致的生产与报关时间错位有关,不宜理解为外需大幅提振,要等待出口交货值数据确认。其次,出口近期复苏受外需、政策、汇率多重因素推动,但未来上述推动因素难以持续,欧美经济已显疲态,人民币近期升值也会弱化未来出口扩张速度。再次,过去进口企稳主因是前期套利融资贸易订单陆续到港,但该趋势不可持续。港口库存堆积且维持高位,贸易套利融资监管趋严,下半年内需稳而不强,未来进口增速仍不容乐观。

  而徐高也同样认为,未来进出口改善势头可持续性有待观察。他指出,7月在外需回暖带动下,出口增速高于市场预期,加工贸易出口增速的提振也将给国内经济带来一定程度的支撑。但从数据也很难看出出口的改善有多强的持续性,不能排除7月的好数据是一个短期的数据波动。进口增速尽管如期下滑,但部分归因于去年同期的高基数,从铁矿石进口数量的小幅上升看,内需已经出现一定回暖迹象。

  事实上,虽然7月份进出口增速超预期,但从全年累计情况看,前7个月的进出口增速仅为2%,如果按人民币计价增速仅为0.2%,数据距离7.5%的全年目标依然相差甚远,多数专家表示,要完成全年目标依然任重而道远。

  沈丹阳也指出,现在外贸出口已经基本回暖,但是,目前出口仍然面临国际市场需求的回升还不稳定,贸易摩擦还在增多,国内的综合竞争新优势还没有完全形成等制约,要完成全年预定的工作目标还有很大的压力,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外贸政策应提质重合作

  实际上,年初以来,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若干积极推动进出口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5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而商务部、海关总署、央行等部门也相继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各省市也积极制定对应的实施方案。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推进“一带一路”、促进区域通关一体化、扩展内陆沿边开放等措施层出不穷。

  从7月份的数据看来,各项政策措施在稳定外贸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沈丹阳透露,为稳定外贸增长,下一步商务部将继续落实一系列稳外贸措施。他指出,商务部将围绕国办发19号文件重点做好主要两方面工作:一是推动有关稳增长措施机制化,着力解决外贸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另一方面,商务部将大力推进外贸市场结构区域布局、经营主体、商品结构和贸易方式的优化,加快推进外贸生产基地、贸易平台和国际营销网络建设,研究制定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政策措施,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

  不过,第一季度的外贸数据较为负面,很多地区都采取了行动,以保外贸增长,但7月份数据较为乐观,面对外贸形势基本回暖,各项政策在加快落实的同时也应该做出一些调整。

  “这种调整,我觉得有必要从深层次思考。”黄亮雄说道。

  从我国贸易格局甚至整个开放经济格局的角度来看,黄亮雄认为,未来对外贸的扶持,可以适当从支持“一带一路”的建设入手。“最近,我国在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构建,这反映出我国亟须也正在思考周边战略问题,重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与合作。”

  而在大家普遍重视的外贸提质方面,黄亮雄指出,从经济转型的角度来说,经济的转型,特别是当前的改革很难达至帕累托改进的状况,转型与改革势必损害某一部分的利益,或者说要经历阵痛,如果没有勇气应对这个阵痛,也不会有进一步的改革。未来的外贸扶持一定会更多地偏向企业外贸的“质”的方面,从外贸的“质”抓起,逐渐推动中国经济结构的改革。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