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央行公布的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3.27万亿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4699亿元。业界人士分析认为,结算量稳步增长,意味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助力企业“走出去”、防范汇率风险以及扩大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推动了香港、新加坡等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去年全年这一业务量累计为4.63万亿元,按照上半年的增长速度,今年全年很可能会突破6万亿元。这项业务本身给企业特别是外贸型企业带来了便利,市场认可度在逐步增强,同时人民币在海外的受欢迎程度也在逐步提高,这与海外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密不可分。
“早期的香港、新加坡以及现在的伦敦、法兰克福都在积极创建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宗良认为,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的发展、交易产品的扩大,为人民币跨境结算提供了基础,也增强了海外企业和个人持有人民币的信心。不论是跨境贸易还是直接投资,以人民币结算的业务量逐步增加,表明人民币在海外正在逐渐赢得市场,这是发展的根本。
早在2009年,人民银行[微博]等六部委就出台试点管理办法,启动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11年,又把结算境内地域范围扩大至全国。从业务的规模来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受到了外向型企业的欢迎和认可,而这项业务推出的初衷也正是为了帮助境内企业“走出去”,降低汇率风险。
上海一位从事家具出口的企业老板告诉记者,虽然我国贸易项下已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但是仍然实行强制结售汇制度,在出口结汇和进口购汇时,外贸型企业面临着较大的汇率风险。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元等国际结算货币汇率波动较大,因此许多企业选择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以规避风险,而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逐步提升,贸易伙伴对人民币结算的认可度也在增强,这为稳定海外订单和外贸提供了帮助。
我国沿海一带聚集了很多外贸型加工制造业企业,正遭遇转型升级的瓶颈,国内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价格上涨的逆境,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国际上则面临着外需不稳、订单波动的不利局面。尤其是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总体上处于稳步升值的状态,用美元作为贸易结算货币,对企业出口较为不利,而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则能够减少汇兑和资金流动环节,节省汇兑成本,提高结算效率,这也是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量快速增长的直接原因。
不仅如此,以工、农、中、建为代表的境内银行加快海外布局,逐渐建立起畅通的多元化的跨境服务网络和渠道,也为企业外贸以人民币结算提供了便利,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尝试发行境外人民币债券,为拓展境外人民币回流渠道提供了条件。
在上海自贸区、广东珠三角等中国改革的前沿地带,境内银行在积极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基础上,正在探索扩大跨境人民币使用,中国银行等已经办理了跨境人民币贷款、跨境人民币双向现金池等业务。这些创新业务的着力点集中在扩大境外人民币回流通道、实现境内外人民币资金池双向流通上,有利于跨国公司实现头寸调剂、资金统一管理和节约财务成本。
另外,随着近些年跨境电子商务以及“海淘”的兴起,一些互联网支付企业也在寻找着跨境人民币结算中的商机,人民银行也明确表示,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支付机构合作,为企业和个人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提供人民币结算服务。社科院对外经贸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善祥表示,因为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和消费市场很大,很多境外企业都想进入,但之前壁垒比较多,而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会给第三方支付和电子商务企业带来机遇,可能会撬动相关产业链的形成以及市场容量的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