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5日發布了一份報告表示,隨著技術進步和投資增長,可再生能源價格下降,在全球應用更加廣泛。在中國的帶動下,近幾年發展中國家間的可再生能源貿易增長迅速,幅度超出了全球貿易的增速。
環境規劃署在這份名為《可再生能源的南南貿易:幾種環境產品的貿易流動分析》的綠色經濟報告中,確認了環境商品和勞務的關鍵增長市場。報告著重分析了可再生能源領域,描繪出了可再生能源商品在發展中國家間的貿易流動,概括介紹了發展中國家如果加快可再生能源貿易的包容性增長。
報告重點介紹了太陽能產品的貿易增長情況。根據報告,2013年全球安裝的太陽能板比2012年增長了近四分之一,但這一年歐洲的太陽能板安裝量大幅下降,增長主要集中在中國和其他幾個發展中國家市場,事實上,發展中國家在2013年佔了全球新增太陽能板安裝量的三分之一。
報告指出,無論在出口還是進口方面,中國在推動發展中國家太陽能產品貿易方面都發揮著重大作用。在2009年至2012年間,發展中國家隻佔中國太陽能產品出口額的6%,但到了2013年,發展中國家的份額佔到23%。2009年至2011年,中國從發展中國家的太陽能產品進口額一直大於出口額,直到2012年出口額才大於進口額。
報告也分析了風能、水電設備、生物質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的貿易情況。報告預計,全球在低碳和能效技術領域的市場預計在2010年至2020年之間將增長三倍。可再生能源尤其有著很強的創造就業機會的潛力,估計到2030年,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直接和間接就業的人口將達到2000萬,特別是在與太陽能和風能相關的制造和服務領域。
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施泰納表示,可再生能源技術目前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僅太陽能板一類的環境產品和服務市場預計到2020年將增長至每年1.9萬億美元,為發展中國家帶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向綠色經濟轉型的契機。這些技術能夠有效地削減溫室氣體排放量、擴大農村和電網外地區的能源供應、改善能源保障,同時創造就業機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王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