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建设贸易强国应实现三大转变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4-6-24 9:55:00 人民日报(北京)

导读: 从2012年起,我国进出口总额连续两年居世界第一,2013年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大关,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

  从2012年起,我国进出口总额连续两年居世界第一,2013年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大关,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但与世界贸易强国相比,无论从人均贸易量、贸易结构看,还是从全球产业分工中的位置看,我国都存在较大差距。建设贸易强国,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着重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合作等方面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升级。

  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促进贸易转型升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大力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以及“三来一补”加工贸易。这种简单依赖生产要素投入的外贸增长,导致企业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低下,产品长期处于国际分工链条低端,利润微薄,抵御外部冲击能力弱。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受冲击最大的正是这类出口企业。因此,提升我国企业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非常重要。首先,积极吸引国外高新技术企业直接投资,同时支持我国企业投资于国外高新技术产业,通过正向、逆向技术溢出提高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其次,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提供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通过许可证贸易以及人才、设备引进等方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第三,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使市场在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完善并严格执行知识产权法,保障创新企业和人才的合法利益,最大限度地提高科技研发人员的创新积极性。第四,大力培育跨国公司,打造属于中国的世界级品牌,努力增强“中国创造”的国际影响力。

  从“国内金融”向“国际金融”转变,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国际金融体系是国际贸易的支柱。当前,以美元为主要储备和结算货币的国际金融体系已严重影响国际贸易的平衡发展。从我国的角度看,由于金融体系还不够完善,特别是资本市场发展滞后,导致我国资本品供给不足。在国际资本市场存在美元垄断的条件下,大量贸易盈余不得不转化为巨额美元储备或美元资产,既产生输入型通胀,又形成人民币升值压力。推动完善国际金融体系,必须提高我国金融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应深化国内金融市场改革,放开金融市场准入,推进利率市场化,培育健全的国内资本市场。通过引入竞争,提高金融机构风险控制水平和盈利能力,鼓励金融机构拓展国际金融业务,实现“国内金融”向“国际金融”转变。发展离岸金融市场,提高储备资产的保值增值能力,为人民币国际化打好基础。加强与主要贸易伙伴货币直接兑换、货币互换等金融合作,提高人民币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影响力。

  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全方位开展国际贸易合作。过去我国参与国际贸易,更多的是被动接受国际贸易规则。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我国应实现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深化与主要贸易伙伴的经贸联系,争取签订更多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协议,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在继续吸引外资的同时,鼓励我国具备比较优势的出口企业向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深化我国与贸易伙伴的经贸联系;大力推进体制创新,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和负面清单等方式,提高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和市场开放度;主动应用高标准贸易规则,积极参与自由贸易区谈判;充分利用我国的市场规模与贸易地位,争取国际贸易谈判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